陈晓英林秀铭(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心内科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功能制责任护理服务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入院第一天和入院一周后(第8天)的焦虑状态,进行评分。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后,干预组一周后(第8天)的HAMA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病情稳定,促进患者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死亡率高,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伴有濒死感,在对患者组织器官损害的同时,引起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或死亡[2]。2010年3月我科响应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号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针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焦虑状态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本科住院治疗确诊急性心梗患者50名为对照组,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本科住院治疗确诊急性心梗患者50名为干预组。入选原则排除年龄>80岁,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不愿意合作者。干预组男性34名,女性16名,平均年龄(61.5±4.7)岁;对照组男性32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64.8±5.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第一天,由责任护士发放HAMA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并进行评分记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组先由责任护士介绍优质护理的内容,如加强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疾病知识的介绍及宣教,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老年患者加强宣教预防跌倒,以及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与疏导,耐心与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患者在入院一周后(第8天),由责任护士再次发放HAMA焦虑量表,再次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和评分,并与第一天相同患者的焦虑状态和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1.3评价标准
焦虑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的焦虑量表(HAMA),包括14个项目,总分<7分为没有焦虑,7~20分为轻度焦虑,21~28为中度焦虑,≥29分为重度焦虑[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选用统计方法遵循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HAMA焦虑评分的比较(见表)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3.1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的急危重症,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它起病急,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的压榨性疼痛,伴有窒息感、濒死感,大汗淋漓,这不仅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疼痛的伤害,还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影响巨大,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心衰、死亡等。
3.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使得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这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
3.3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体现。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建立互相信赖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帮助的同时,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但是,实施优质护理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不是对所有的患者都适用,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病情稳定,促进患者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郑爱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护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医学手册,2006,3(3):63-64.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