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和内固定选择

/ 2

肱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和内固定选择

潘洪波卢俊明于立魏铁钢温立勇

牡丹江第一人民医院骨科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和固定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以来我院治疗的75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三组,分别为采用单钢板螺钉进行固定(A组)、采用“Y”形钢板进行固定(B组)和采用双钢板进行固定(C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三组内固定成功率、肘关节功能和临床并发症等。结果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显示B组和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内固定成功率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俩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和局部皮肤坏死等恶性并发症。结论临床上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建议双钢板治疗或“Y”形钢板内固定法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技巧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折病症,肪骨解间骨折临床发生率约占成人骨折的l%。肘部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损伤后会导致关节面受累,因此会造成术后肘关节功能常残留不同程度障碍[1]。因此手术治疗必须达到基本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以便使早期功能锻炼得到保障[2]。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来我院的75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三种固定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1.1一般资料2014年3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75例诊断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男5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岁。致伤原因:跌伤54例、车祸伤18例、高空坠落伤3例。伤后就诊时间:72例为伤后1—6h,3例为伤后2d。闭合性骨折70例,开放性骨折5例。按照AO/ASIF分类法:C1型34例,C2型31例,C3型1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三组,其中A组为采用单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治疗患者,B组为采用“Y”形钢板进行固定治疗患者,C组为采用双钢板进行固定治疗患者。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75例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健侧卧位,胸前置枕,对滑车进行复位。之后A组患者使用2枚克氏针固定滑车,然后采用2枚直径为4.0mm的松质骨拉力螺钉贯穿固定,对踝上骨折进行复位,在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效果后,使用直径3.5mm的重建钢板于肱骨内上髁嵴和肱骨远端后外侧进行最后固定;B组患者使用2枚克氏针对滑车进行平行固定,然后对髁上骨折进行复位,对位置取得满意后,在肱骨外髁交叉位置进行使用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采用“Y”形钢板在肱骨远端背侧位置进行最后固定,依据股骨折块固定具体请决定临时固定的克氏针的去除;C组患者首先对滑车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后,2枚直径为4.0mm的松质骨拉力螺钉贯穿固定,然后对髁上骨折进行复位:使用重建钢板进行塑型,将其固定于肱骨内上髁嵴处,使用重建钢板将肱骨远端后外侧进行固定,同时保持两块钢板之间保持90°夹角,增加稳定性[4、5]。

1.3术后处理内术后当引流量小于30mL/d时可将引流管拔除,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给予口服消炎痛12.5mg,每日一次,起到骨化性肌炎降低的目的。术后4d视情况开始主动运动(关节屈、伸练习)。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肘关节恢复时间和恢复情况据术后恢复情况调查数据发现。A、B、C三组患者肘关节术后恢复评价时间分别为4.7月、4.1月、4.3月,A组时间最长,B组时间最短,C组次之。肘关节术后恢优良率A组为56%,B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C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B组和C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5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患者术后内固定治疗成功情况B组和C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88%,92%)明显高于A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肘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患肢手握力均正常具体见表2。

3讨论

单钢板螺钉固定由于其本身结构特性与生物力学要求不符合,对于脸骨骸间骨折,固定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单钢板螺钉固定的25例患者。6例术后出现内置物松动、断裂,成功率仅有76%,显著低于“Y”形钢板和双钢板进行固定方法,且具有显著性(P<0.05),这与钟恩春研究结果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肪骨裸间粉碎性骨折在选择内固定方法时,单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应少用。

本文以2014年3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75例诊断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采用单钢板螺钉进行固定(A组)、采用“Y”形钢板进行(B组)和采用双钢板进行固定(C组)。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显示B组和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建议双钢板治疗或“Y”形钢板内固定法为首选治疗方法,这俩种固定方法均能促进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Y”形钢板内固定法其的形态、结构比较特殊,易发生术后内固定松动现象,因此不太适用肪骨内、外舰骨块较小者。

参考文献:

[1]姚运峰,肖玉周,周建生,等.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1):20-21.

[2]钟恩春.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8(17):7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