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孟照明1孟兆亮1李学朋2

孟照明1孟兆亮1李学朋2

(1新泰孟氏骨科研究所山东新泰271224)

(2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为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应用自拟方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通过近期(服药前后)及远期(停药半年后)临床观察和BMD(骨密度)测定及生化指标(血钙素、尿吡啶酚)检测,确切地对其疗效进行评定。近期及远期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BMD、生化指标(BGP、PYD)均明显改善,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表明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施治补肾活血方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74-0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医学界对OP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不断有研究成果报道,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仍缺乏一种安全有效,便于长期应用的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在综合以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拟方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6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1]按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执行,任何一部位的T<2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按下列标准[2]。①肾阴虚型:腰背酸痛,下肢萎软无力,眩晕耳鸣,烦热咽干,潮热盗汗,遗精,神疲健忘,发脱齿摇,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细弱。②肾阳虚型:腰脊冷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手足麻木,神疲倦怠,面色白光白,阳痿早泄,尿频或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无力。③阴阳两虚型:兼见两者症状。

1.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60-80岁。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4病例资料共收入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人560例,男210例,女350例。年龄60-80岁,平均65±5岁。病程2-10年,平均7年。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各200例,阴阳两虚型160例。

2治疗方法

2.1方药组成

熟地15g山药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杜仲15g牛膝15g枸杞15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川芎15g当归15g血竭10g三七10g骨碎补15g续断15g茯苓30g黄芪30g木香15g陈皮15g

2.2治疗方案所有病例均服用补肾活血方,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用药期间均停服其他与本病相关的药物。

3观察方法

3.1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观察用药副作用。

3.2观察指标和方法①临床疗效:观察560例近期及远期症状体征的变化。②BMD: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QDR5400A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BMD,3个疗程后测1次。③BGP:选用RIA法测定。④PYD:选用ELISA法测定。

4结果

4.1临床疗效如表1、2所示,各型治疗后及停药半年后与治疗前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停药半年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2BMD测定如表3所示,各型治疗后及停药半年后与服药前相比,BMD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停药半年后相比,BMD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近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4.3生化指标如表4所示,各型治疗后及停药半年后BGP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停药半年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5所示,治疗后及停药半年后PY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停药半年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4BGP变化比较表ng禇ml-1

5结论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复杂,源于内分泌失调,以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生物学行为失调、钙磷代谢紊乱、局部骨组织生物力学负载失衡、电信号传导不良为微观病理机制[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不断有研究成果报道。

西医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垂体-肾上腺轴角度探讨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②降钙素对骨密度及骨强度的作用[5];③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骨密度(BMD)、骨代谢的关系[6];④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VX-OP)大鼠腺垂体滤泡显形(FS)细胞中神经组织蛋白S-100、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7];⑤BMP基因治疗;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进展[8];⑦骨质疏松症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相关性等[9]。中医据其病理特征认为该病属于“骨瘘”、“骨枯”、“骨极”、“骨痹”等范畴。肾精亏虚、骨髓生化乏源为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中西医结合或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施杞等[10]应用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刘健民等[11]应用“补虚化瘀”中成药活络骨康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韩麦鲁等[13]则应用药物、运动、食物及脉冲电磁场综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刑海清等[12]应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尽管中西医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均长期存在以下不足:对OP没有明确系统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没有统一的诊疗标准;不利于临床判断,在中药的应用上,缺乏现代药理研究,缺乏针对性强、目标专一的用药。我们针对其发病机理,改进上述不足,利用本院自拟方补肾活血方,辨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原理如下。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强弱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骨髓生长有源,骨骼得到滋养强健有力,否则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乏源,肝藏血,精血互化,肝肾同源,肝主筋束骨利关节。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赖后天之滋养,若脾胃虚衰,则肾失所养,肾精亏虚,脾主肌肉四肢。故本病与肾肝脾三脏有关,治当补益肝肾,益气健脾,填精益髓,强筋壮骨。

补肾活血方中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药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两药合用以滋补肾阴,强筋壮骨为君药。杜仲、牛膝、枸杞、续断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膝,疗伤续断,共为臣药。佐以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当归活血补血,全蝎活血通络,木香、陈皮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活血,强筋壮骨,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之功。补肾活血方所选主要药物经药理研究证实均有调节机体矿物质代谢,减少骨质疏松发生,促使骨质疏松改善或恢复,抑制或纠正下丘脑-垂体系统功能的减退,改善内分泌失调,延缓机体衰老过程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综合历来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大量的文献认为OP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尤其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肾虚骨密度、骨矿含量密切相关[13、14]。肾主骨生髓,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补肾为主[15],在补肾可以纠正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恢复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骨钙的沉积,同时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研究证实下[16],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疗效高,不但促进骨质恢复,而且可以提高骨量,毒副作用小,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长期应用,作用全面,能够调解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功能状态,起到综合治疗作用的优势下,通过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因证治宜,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其不但可以近期用于治疗,还可以远期用于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2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2]蒋位庄,王和鸣,丁锷.中医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

[3]韩麦鲜,杜良杰.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4,16(8):12.

[4]林燕萍,周瑞祥,马建华.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型横型大鼠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4,17(1):19.

[5]林华,包丽华,韩祖斌.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量病变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9):519.

[6]安胜军,程艳荣,刘昆,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9):522.

[7]马兴,李起鸿,王全平,等.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腺垂体滤泡星形细胞中S2100、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1):685.

[8]冯燕茹,黄庆森.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诊断的进展[J].中国骨伤,2001,14(11):682.

[9]魏泉洁,蒋位庄,张晓油,等.骨质疏松症与退行性骨关节变相关实验研究:模型鼠血清碱性磷酸酶与酸性磷酸酶含量测定[J].中国骨伤,1999,12(4):14.

[10]施杞,谢可永.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0,2-7.

[11]刘建民,张依山,马锦富,等.活络骨康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远期疗效观察,对成骨细胞的作用[J].中医正骨,2004,16(8):14.

[12]刑海清,苏友新,陈新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4,16(12):57.

[13]张波,刘向前,姚共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虚髓亏证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J].中医正骨,2004,16(10):9-10.

[14]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

[15]梁立,汪正玉,刘中厚.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2,33(11):676.

[16]喻永新,冯新送,刘庆思,等.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