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急诊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提高急诊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

冯晓薇陈飞霞雷勇娣

冯晓薇陈飞霞雷勇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急诊510289)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静脉穿刺流程对急诊病人静脉穿刺影响。方法1800例病人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改进静脉穿刺流程进行穿刺,对照组以传统流程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微痛、无痛占80%,一次穿刺成功率9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改进静脉穿刺流程的方法应用于急诊病人的静脉穿刺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和减轻疼痛感。

【关键词】静脉穿刺提高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70-02

我院急诊输液病人有四部分:其一是急、重病患者占输液人数40%,其二是老年保健性治疗约占40%,其三是婴幼儿患者占输液治疗10%左右,患者血管细、不配合给穿刺带来极大不便,其四是肥胖病人因为皮下脂肪厚,使浅静脉不易显露出。采用传统的穿刺流程,成功率不高,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强烈。针对此现象希望找一些方法,能稳、准、快、好的对肥胖病人进行穿刺,减少病人的痛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2年9月共1800例在我院急诊注射病人,男性852例女性948例年龄3-85岁之间。病情有轻408例、中812例、重580例三种。输注液体量在100-3000ml之间不等量,输液部位分别先择上肢、下肢和头皮静脉三部位。

1.2方法

1.2.1对照组(传统操作流程)按《基础护理学》内要求和流程操作[1]。

1.2.2实验组(改进操作流程)操作前充分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操作时将输液器排空气后,将调节器调至远离针头100厘米以下关闭。嘱病人握拳系上止血带用轻轻摩擦皮肤约1分钟松止血带再扎止血带,摸准血管的走向,用“X”标记在血管上下方做记号,然后常规消毒从“X”标下端与皮肤约45度角进针见到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方向平行送入少许后常规固定[2]。进针时采有“压并回抽”的方法穿刺即:进针时左手食指在“X”标记上约5厘米处压住穿刺血管以进一步固定血管和增加血管的充盈度和在头皮针尾部接一备有5-10ml的生理盐水注射器,在针头斜面进入皮肤后,由助手将注射器回抽,保持注射器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有利于回血的观察。

1.3评价标准

一次穿刺成功的标准:一次性穿刺不退针、穿刺部位无肿痛、输液通畅,为穿刺成功。疼痛评估标准:将疼痛分为5级:0级无痛、1级微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4级剧痛、5级不能忍受。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通过观察两组共1800例分开各组900例穿刺疼痛剧烈和穿刺失败者为无效。

2.2两组情况对比显然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9%,而且实验组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减轻。

3讨论

3.1心理护理:成功的穿刺操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方法,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加自信心,是操作成功的第一步。

3.2输液器的选择:不同型号的输液器静脉穿刺对血管壁的影响不同。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输液速度宜慢,应选用5~6号针头,婴幼儿血管细,应选用4号半~5号半针头。这样可以减少针头对血管的机械损伤,延长病人静脉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痛苦,预防静脉炎。对于脑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应选用9~11号针头,输液速度快,以迅速降低颅压或补充血容量。

3.3血管的准备:要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静脉的方法:一般从远心端开始,选择粗直、易固定、避开关节和疤痕、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穿刺。根据药物的性质、浓度、粘稠度选择静脉。

3.4静脉显露充分与否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又一关键环节,可采取几种方法使静脉充分显露:延长扎止血带时间,可使静脉充盈、显露。对于穿刺血管外周皮肤无损伤者,可在穿刺前,扎止血带后,轻轻拍打穿刺局部,使血管充盈后,再进行穿刺。嘱患者做肢体下垂、甩动运动,使血液在局部滞留,扎止血带后,让患者反复握拳、松拳,使静脉充盈进行穿刺。对于水肿明显的病人,可在水肿部位用手指沿血管方向轻揉,推开水肿液,显露静脉后进行穿刺[3]。

3.5进针及固定:快进法。针头于皮肤呈15到20度,左手紧绷皮肤,右手用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两指,轻稳,快速进入表皮,这样可减轻进针的疼痛。棉棒固定法除常规四条胶布固定外,再沿针头和血管方向用棉棒加以固定,适合于一些皮下脂肪缺陷,消瘦明显的病人。手垫模型的应用(多用纸盒代替):穿刺成功后用它固定既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又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减少渗液的发生,多用于儿童和躁动患者。

3.6改进进针角度,产生的疼痛程度不一样,对照组小于40度时针头与皮肤表面面积相对增加牵涉皮肤组织及神经末梢多,痛感增加。加上作用于针尖的压强相对小进针速度慢血管易滑动不利于穿刺。而实验组采用45-60度角进针压强大、进针快、进针时间短、血管较固定不易滑动,当病人有痛感觉时针头已经到达血管腔内,所发病人疼痛程度减轻和穿刺成功率高.而将调节器调到远离针头100厘米以上针头静脉水柱的压力较小穿刺时回血较快也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3.7“压并回抽”法的使用实验组“压并回抽”法在进针过程中使用特别适用于各种血管条件差的患难者。既有于血管的固定也有利于回血的及时观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刺破血管的现象。

4总结

经过此次的研究讨论,将急诊病人难打针这一难题进行了改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护患、医护关系。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0-373.

[2]林闽群,《哈尔滨医药》肥胖患者用“X”法标记静脉穿刺的体会2003.23(30):78.

[3]石玉霞,郑才润.提高门诊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的因素[J].肇庆医学,2004,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