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土地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都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大量的土地需求对土地利用的方式、规模、布局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强烈的冲击,加上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理,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说来,。可以把土地利用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同类型的土地,其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不断深入,法制化程度不断加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土地利用规划造成的环境破坏依然很严重,例如土地干旱、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耕地不断被城镇化蚕食、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频发,污染来源复杂,影响范围广等。
1.1影响土壤环境
通常,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作用就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绿化地的面积不断缩小,土壤压力变大,很多有害的物质渗透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另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土壤板结,有机物和各种污染物渗入土壤,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1.2影响水文环境
在土地开发利用中,很多有害的物质流入水文系统。例如,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有害成分会随着灌溉而流入地下水。工厂的污染物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随意排入河流,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水文环境。
1.3影响植被环境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城镇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及基础设施用地等不断增加,就导致地表植被不断减少,严重时甚至会破坏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土质退化、土壤沙质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等问题。
1.4引发自然灾害
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息息相关。比如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大面积砍伐、任意毁坏城市绿地等行为造成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调蓄水能力下降。土壤沙质化严重,增大了沙尘暴和扬尘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2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2.1客观因素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移动的特性,这就使得区域土地的供给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众所周知,我国相对薄弱的土地资源却要承受来自三方面的巨大压力,随着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对耕地保护所形成的压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压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所形成的压力等三种因素相加使得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2主观因素
2.2.1政府
部分地方政府对科学的发展观理解程度不够深刻,片面理解城市化发展战略,追求经济利益,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土,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的财源,通过土地“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经济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却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索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的问题。
2.2.2企业
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中,为了获取巨额的利润,大量地索取土地资源。部分企业定位不准、管理混乱,盲目要地,无序扩张,圈而不开、开而不发,违法用地和闲置土地问题比较突出;用地规划与布局缺乏科学性,重复建设严重。在生产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向生态环境排放污染物。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缺乏处理人与生物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损害了后代人的发展权利。
2.2.3社会个体
人们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过度消耗土地资源。影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只顾向土地资源索取利益,大面积地开荒开垦耕种,围湖造田与占用耕地建房等行为,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土地利用缺乏指导与保护,这些不适当生产模式,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保护生态坏境
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如何解决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是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艰巨任务。
3.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体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着眼于土地可持续性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建立土地资源核算体系,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增值。
地方性土地利用规划要兼顾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乡规划,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进行,控制城乡土地供应量。经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须纳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他用地规划在确定用地规模和布局上也须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整治规划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要改善生态环境,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实现双赢的局面。
3.2可持续开发利用
3.2.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调整产业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
3.2.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通常会受到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根据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并按规划安排好用地的类型和规模,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资产效益,加强土地生态建设,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城市化建设。
3.2.3强化土地宏观调控
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相结合,防止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利用,加强土地退化的防治,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3.3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3.3.1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立法
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机制和法制,进一步完善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建立经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与开展执法检查紧密结合起来,严肃查处土地违规违法行为;加强生态环境破坏的惩罚力度。
3.3.2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宣传
加强社会舆论和监督,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依法合理的用地意识,增强全民对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资源与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使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结束语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要想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就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确保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用地布局的宏观调控。但是在实际规划利用中,难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爱云,濮励杰,赵翠薇.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差异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04:125-131.
[2]马元元.富顺县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8.
[3]敖崑鳈.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骆桂英,贾宁凤.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华北国土资源,2016,06:75-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