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张春凤

张春凤(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528429)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251-02

【摘要】目的讨论胆囊炎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超声检查表现进行诊断。结论急性胆囊炎的声像表现无明确的特征性,但综合多项超声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慢性胆囊炎声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胆囊壁增厚,胆囊腔萎缩,合并胆囊结石是诊断慢性胆囊炎的重要征象。临床病史和症状对于明确诊断是必要的。当检测到胆囊壁稍增厚(3~4mm)时,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同时还需排除一些影响因素,如由于扫查方法不正确、禁食时间不足6h造成的假性胆囊壁增厚。

【关键词】胆囊炎超声诊断

1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可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前者最常见,约占所有急性胆囊炎病例的95%,多因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所致;后者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儿童,多继发于全身性细菌或病毒感染之后。根据炎症程度不同,可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①单纯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黏膜充血、水肿、渗出;②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壁全层水肿,明显增厚,并有脓液渗出,与周围组织粘连;③坏疽性胆囊炎:胆囊极度肿大,囊内压升高明显,胆囊壁坏死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④气肿性胆囊炎:较少见,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主要为产气的梭状芽胞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特点是胆囊腔和囊壁内含有气体,胆囊穿孔发生率是其他类型急性胆囊炎的5倍,本病病情进展迅速,常常致命。

急性胆囊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墨菲征阳性和白细胞升高,部分可伴有腹膜刺激征。该病病情进展较快,可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并发症,故早期确诊显得尤为重要。

1.1超声表现

1.1.1二维超声

(1)胆囊肿大,纵径超过9cm,横径超过3cm,胆囊边缘轮廓模糊。

(2)胆囊壁弥漫增厚,厚度≥3mm。部分病例出现壁内分层,表现为“双边征”或“条纹征”,即胆囊壁呈“高低高回声”或多层高一低回声相间。其中低回声带为胆囊壁水肿、出血、炎性坏死所致,有助于提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3)胆囊腔内可见密集或稀疏的斑点状、云絮状低回声(或称胆屑回声),后方不伴声影,为炎性渗出物或脓液所致。

(4)胆囊收缩功能差或消失。

(5)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内可探及结石。仔细扫查时,可发现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的结石。

(6)超声墨菲征阳性,即扫查胆囊区或用探头压迫胆囊区时病人感到明显的触痛,嘱病人深吸气,病人会感明显触痛停止吸气。

当病情严重,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以下表现。

①胆囊穿孔:多发生于胆囊底部,胆囊壁局部膨出,连续性中断,胆囊周围可见不规则形暗区,胆囊无明显增大。形成腹膜炎时腹腔可见局限性积液。部分病例超声墨菲征阴性,可能与胆囊壁神经功能缺失有关。

②急性气肿性胆囊炎:胆囊腔可见散在强回声斑,后方伴多重反射或“彗星尾征”。如胆囊内充满气体,则胆囊轮廓显示不清,胆囊区可见弧形宽带状强回声,后方伴多重反射。胆囊壁内的气体表现为胆囊腔周边环绕一圈高回声,后方伴多重反射或“彗星尾征”。

1.1.2彩色多普勒超声胆囊动脉血流容易显示,且动脉可显示长度增加,血流峰值速度增大。

1.2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声像表现无明确的特征性,但综合多项超声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在分析单项声像表现时要与以下病变鉴别。

1.2.1导致胆囊肿大的其他原因胆囊管的闭塞或扭转;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管以下的胆系或胰腺肿瘤;胆囊的低张力状态如长期禁食、胃肠外营养等。均可表现为胆囊增大,胆囊腔内见细弱回声。但胆囊壁无增厚及壁内分层,超声墨菲征阴性,再结合病史不难鉴别。

1.2.2导致胆囊壁增厚的其他原因急性肝炎、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弥漫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等。胆囊壁增厚甚至呈“双边征”,但胆囊无明显增大,超声墨菲征阴性,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验结果可进行鉴别。

1.2.3胆囊腔内的黏稠胆汁与胆囊腔内炎性渗出物表现类似,但前者多有长期禁食或胆道梗阻病史,超声墨菲征阴性。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疾病,多为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所致,也可是原发的胆囊慢性炎症。其致病原因主要有胆囊结石;胆囊排空功能障碍;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胆汁酸代谢障碍;胰液反流等。慢性胆囊炎主要病理改变是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胆囊壁增厚,肌肉纤维萎缩,胆囊收缩功能减退。后期胆囊腔缩小,可充满结石,胆囊收缩功能消退。部分患者炎症反复发作,胆囊与周围消化管粘连并发生慢性穿孔,与消化管形成内瘘,消化管内的气体等内容物经胆囊进入胆道系统。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一般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腹胀、厌油等,也可无明显症状。

2.1超声表现

2.1.1胆囊壁轻度慢性胆囊炎仅表现为胡旦囊壁稍增厚(>3mm),欠平滑;炎症较重时可见壁内分层现象,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长期慢性炎症纤维化时,可致胆囊壁钙化,又称“瓷器样胆囊”,表现为胆囊壁呈带状、半月状或不规则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胆囊腔和胆囊后壁均显示不清,但“WES征”即“囊壁一结石一声影三合征”常为阴性。

2.1.2胆囊腔内合并结石时,可见强回声团伴声影。此外,还可见团块状、乳头状、带状中等或细弱回声,改变体位可缓慢移动,后方不伴声影,多为炎性胆屑或陈旧、黏稠胆汁团所致。

2.1.3胆囊大小早期胆囊可增大,后期胆囊腔缩小,边界模糊不清,胆囊难以显示。

2.1.4合并胆囊穿孔为胆囊慢性穿孔,容易与消化管形成内瘘,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最常见,占75%,其次是胆囊结肠瘘和胆囊胃瘘。声像图表现为胆囊液性腔消失,内可见气体强回声,后方伴多重反射,有时可见肠内容物流向胆囊。

2.2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胆囊炎声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胆囊壁增厚,胆囊腔萎缩,合并胆囊结石是诊断慢性胆囊炎的重要征象。临床病史和症状对于明确诊断是必要的。当检测到胆囊壁稍增厚(3~4mm)时,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同时还需排除一些影响因素,如由于扫查方法不正确、禁食时间不足6h造成的假性胆囊壁增厚。

对于胆囊壁增厚者,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2.2.1急性胆囊炎胆囊增大较明显,超声墨菲征阳性。但有时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较难鉴别。

2.2.2厚壁型胆囊癌胆囊壁不均匀增厚,以胆囊体、颈部壁增厚为主,黏膜面不规则,可侵犯周围肝组织。

2.2.3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壁部分或整体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圆形小暗区,胆囊腔内少见胆屑样回声。

2.2.4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多伴有胆襄壁增厚,甚至可出现壁内分层,囊腔常缩小,腔内可见弱回声,但随病情好转,胆囊声像可逐渐恢复正常。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壁增厚可能是一种并存现象,也可能是合并非结石性胆囊炎。

2.2.5其他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胰腺炎、某些肾脏疾病、狙囊淋巴回流障碍等均可致胆囊壁增厚,但乇慢性胆囊炎的其他征象。此外,“瓷器样丑囊”、慢性胆囊穿孔需与胆囊充满型结石奎别,后者的特点是“WES征”阳性。

参考文献

[1]岑本莲,熊德高.超声诊断对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症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2]李运秀,戴国平,刘志聪.胆囊隆起性病变在三维超声成像中的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