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小儿腹泻患者的原因,总结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提高患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分析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入手,采用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腹泻,主要采取针对病因、补充体液、调节患儿的肠道菌群生态平衡、保护消化道粘膜等治疗,同时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调理患儿脾胃的生理功能。结果:通过从中、西医的角度查找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予以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由于小儿的消化功能较为脆弱,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但是小儿腹泻的患儿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对小儿腹泻原因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因;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sleadingpediatricpatientswithdiarrhea,summarizesthetreatmentofinfantilediarrhea.Improvetheclinicalefficacyinchildrenwithdiarrhea.Methods:Analysisofthecausesoftheseproblemsleadtodiarrheainchildren,theuseinthetreatmentof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finfantilediarrhea,mainlytakenforthecause,addbodyfluidstoregulatetheecologicalbalanceofintestinalflorainchildren,protectionofgastrointestinalmucosaandothertreatment,whileChinesedialecticaltheoryofgovernancebasedonthephysiologicalfunctionsofthespleenandstomachinchildrenwithconditioning.Results:Fromthis,theperspectiveofWesternmedicinetofindthecausesofinfantilediarrheacaused,andaccordingtothespecificsituationofchildrenwithuntreated,canplayabetterclinicalefficacy.Conclusion:Becauseofthedigestivefunctionofthemorevulnerablechildren,childrenwithdiarrheaisacommonpediatricdisease,butchildrenwithdiarrheainchildrencannotbeignored,thusstrengtheningthecauseofdiarrheainchildrenandtreatmentofandimprovetheclinicalefficacyinchildrenisimportantclin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Diarrheainchildren,Cause,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小儿排便次数较平时增多,每日超过3次,质地稀薄,甚至状如水样等为特征;是多种因素导致了小儿肠道对于水、电解质等吸收分泌功能发生障碍,从而肠腔水分过多、内容物排泄加快等造成了大便次数、性状的改变。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其在夏季及秋季时发病率相对较高,不同季节发病,其证候表现不同。严重时小儿可因腹泻导致死亡,而长期的腹泻也可以影响到小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力。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此病归属于“泄泻”的范畴。小儿稚阴未长、稚阳未充的生理特点,发病后容易发生变证,重者气阴两伤,阴损及阳,造成阴阳脱证,亦有久泻形成疳证。因此,正确认识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降低患儿的病死率,预防腹泻后发生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至关重要。
病因
小儿腹泻容易发生,究其自身原因,主要是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的防御抗病能力差,故而在外来因素刺激或者机体内部功能发生变化时,容易直接或间接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具体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还有许多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病因主要有:1、饮食因素。由于喂养小儿不当,喂养量、喂养成分不合适,导致其消化功能的紊乱,造成腹泻。2、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肠道内的病原体具体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滴虫等;肠道外感染主要是肠道以外的脏器感染后病原体释放出来的毒素作用于消化道引起其功能的紊乱。3、滥用药物。如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致病菌大量的繁殖,刺激肠壁、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腹泻。4、过敏因素。可以有明显的变应原,如摄入了外源性蛋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多表现为慢性腹泻。5、其它疾病导致。如肿瘤、内分泌等均可以出现腹泻的临床症状。由于以上多种原因分别或联合作用,影响了肠粘膜的正常功能形态,肠道对于肠腔内的水分及电解质的转运失常,最终导致腹泻。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以外感邪气、饮食内伤、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多见,主要病位在脾胃两脏。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感受邪气,多为湿邪相合,导致湿困脾土,运化失常,湿盛下注而成濡泻;或小儿素体脾运不佳,又加之饮食不节,哺乳不当,食饮不化,下行而成泄泻;或是小儿素体脾胃虚弱,脾虚运化无力,胃弱腐熟不佳,水谷夹杂而下而成泄泻。
2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遵循治疗原则主要有提早预防脱水、纠正体液不足及电解质失衡、提倡不禁食、合理使用药物。具体包括:
2.1针对病因的治疗。腹泻时在饮食上宜改用无乳糖的奶粉,停止喂食高脂肪、高蛋白、难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的患儿是否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共识。针对于致病菌导致的腹泻,需要便培养尽早明确是何致病菌引起,分别对于不同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类型使用相对应的药物:病毒性腹泻给予干扰素、病毒唑;大肠杆菌感染给予阿米卡星;沙门氏菌感染给予阿莫西林;阿米巴痢疾可给予灭滴灵等等。对于由其它疾病引起的腹泻,则需要及早明确病变性质,早期诊断治疗。
2.2腹泻常常带来的是体液的严重丢失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对于这一点,首先需要评估失衡水平,婴幼儿体内的血容量、体液量占其总体重比例相对于成人来说要高,因此其脱水时的状况也相对严重,腹泻早期评估就相当重要。对于已经出现脱水现象、酸碱平衡失调的患儿,则需液体补充治疗。通常轻中度的患儿采用口服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补充足够的液体量;而重度患儿,应立即采取开放静脉通路输液治疗,其在保证足够液体量的基础上,考虑腹泻离子丢失严重,应给予钾离子、锌离子等离子的补充;钾离子的补充可以起到保护心肌的功能,而锌离子的补充重要作用在于可以有效缩短腹泻病程,修复肠粘膜,防止水分继续丢失,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3近年来,微生态疗法广泛用于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屏障作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的使用及时恢复了肠粘膜细胞保护层,经皮给药脉冲电磁治疗系统的应用使得充分发挥药效、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及病程等,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2.4中医药治疗。本病中医辨证重在辨其虚实寒热,其变证多需辨清阴阳。根据病程长短可辨,暴泻多属实证,久泻多属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在治疗上遵循基本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止泻,临床多有加减。临床上根据大便量、性状、全身兼证表现、舌苔脉象等,具体分型论治:
2.4.1风寒泻,临床见大便清稀,有或不伴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咳嗽,咯痰色白质稀,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指诊指纹色淡,以藿香正气散加减祛风散寒、运脾化湿止泻;
2.4.2湿热泻,临床见大便量多粘稠,气味臭秽,纳呆食少,口渴但不喜饮,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指诊指纹色紫,以葛根芩连汤加减清热化湿止泻;
2.4.3伤食泻,临床见大便夹杂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臭,腹痛拒按,纳呆,嗳气频繁,口气酸臭,眠差,舌红苔腻,脉滑,指诊指纹紫滞,以保和丸加减消食导滞、运脾止泻;
2.4.4脾虚泻,临床见大便稀,无臭味,面色萎黄,形体瘦小,体重较正常水平低下,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指诊指纹淡,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化湿止泻;
2.4.5变证一:气阴两虚,临床见泻下过度后,精神萎靡,目眶深陷,皮肤干燥,尿少色深,唇干色红,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以人参乌梅汤加减益气敛阴;2.4.6变证二:阴竭阳脱,大便次数多,泻下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少,舌淡,无苔,脉沉,以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回阳固脱。此外,推拿按摩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操作简单,在发挥治疗作用之外,还有强身健体的功用,更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对于小儿来说,其所引起的痛苦相对较小。通常推拿多采用揉外劳宫、小天心、脐、天突,推三关,捏脊,按重要背俞穴等方法,也同样是分型论治。针灸多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背俞穴,单灸神阙,针在实证中采用泻法、在虚证中采用补法,灸通常用于虚证泄泻。
3结论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预防其发病及复发也很重要,通常提倡:首先注意卫生,保证食物的清洁,做到饮食有节;其次在小儿喂养方式上,建议母乳喂养,科学喂养,注意辅食添加的时机;再者,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即做到防止感受外邪,又起到保津护液的作用,避免发病。小儿的体质决定了其容易患病及患病后容易转变的特点,因此,遵循中医“治未病,已病防变”的防治理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变证出现,在临床防治小儿腹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冯鹏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6).
[2]潘治星,刘爱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9,(06).
[3]孙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8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8,(05).
[4]单既利,郭术春,刘秀兰,刘淑芬,陈迁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26).
[5]舒敏,范娟,陈桂华,万朝敏.儿童急性腹泻治疗的循证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