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宿羊山镇中心小学江苏徐州221000
第二学段处于小学阶段的中间部分,该学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搞好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鼓励学生去阅读、发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与评价者的作用,鼓励学生去阅读、发现、交流、分享,真正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
例如,人教版部编本第五册教材中《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然而,课文虽老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先后被不同版本的小语教材收入。该篇阅读教材在设计上图文并茂,文字背景是西沙群岛广阔的海面;课文的空白处有一处揭示:“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而在先前的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第22课在文后的揭示是:“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来话写的。”仔细比较这两处揭示,可以发现它们有着相同的关键词,即“我”、“发现”、“一句话”,其中,“我”是“发现”的主人,这两个关键词蕴含的信息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从而培养他们从阅读中发现的习惯,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而“一句话”是特指课文中的某一句话,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即找出一个中心句。揭示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现”的着眼点不同:前者指向的是一个语段,后者指向的是一篇课文。指向语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解一个自然段的方法,通过寻找中心句感知某一语段的内容;指向一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中心句来感知课文内容。此外,这两个揭示语是以小读者的口吻呈现的,其蕴含的信息是小学生可以自主发现,也完全能够从文本中发现一些内容或表达上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由垄断走向放手,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做探究发现的主人,从小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良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自主感悟与欣赏,发展理解能力与审美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板块针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此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注重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借此促进语言积累、增强情感体验,培养语感能力。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一篇适合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它描写景物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抒发了祖国大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出发,教学此文就要引导学生流连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想,感悟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与特产丰富,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图画,同时加强语言的理解与内化,促进对优美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为实现这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完成课后设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一任务,教师应紧紧抓住文本,加强朗读和欣赏训练;同时借助直观图片、录像等课件,引发学生的想象,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尤其要注意给予学生朗读、感悟、欣赏的时空,指导他们用口去读、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脑去想,从而自主而充分地感知文本,培养自己的理解与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三、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促进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同步提高与协调发展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提高学生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特级教师丁有宽是最早倡导读写结合训练并为之作出实践与理论总结的教育界典范,他在其著述中强调:“读和写是个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表达倾吐。”他主张“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思想在部编教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的第二道练习是这样设计的:“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这一练习实现了由读到说的过渡,目的是借助“读中练说”这个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道练习是:“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这个练习所配的四幅图片全部是关于海洋景色的,图画生动形象,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且与课文所写的景物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练习的设置有着鲜明的意图,即“读中练写”,在读与说的基础上加强写的训练,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与运用。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无论是说或写的练习,都要借助课文的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点拨,让学生感到“有法可循”,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说写思路,拓展思维。比如,部编教材第五册中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描写了这所富有特色的学校里孩子们愉快的学习生活。编者结合课文内容设置了“读中学写”的小练笔任务:“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在这个问题后面,编者从学习、生活的空间或时间两个方面给予了提示。练习设置的导向是鲜明的,即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训练,且要做好细致的指导工作。从这道练习的设计上可以看出编者对于教材编写的独具匠心,教师要深刻领会编者之“心”,在完成课本练习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第二学段学生心理的说、写训练,提高学生说写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04).
[2]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