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人文素质牌,为学生职业生涯加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打好人文素质牌,为学生职业生涯加力

赵静

赵静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21000

摘要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而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故企业在招聘时,求职者的忠诚度、对公司企业文化、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往往会是重要的考量指标。充分发挥人文素质课程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忠诚、爱岗敬业、奉献、创新、团结、诚实、友善、坚持、守时等精神品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更快地成就事业。

关键词人文素质职业生涯加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我院毕业生在公司的表现、状况,了解人文素质课程在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本人于2013年7月8日-8月7日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采用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个别交流、参观等形式进行。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打好人文素质牌,能很好地为学生职业生涯加力。

一流的工作环境、一流的工作条件、一流的待遇及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再加上严格、规范的管理,这一切无不彰显着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变”)的优秀。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所属行业、人员构成等不同而各具特色、各不相同,但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有一些共同的内容,如鼓励竞争、创新,倡导团结、忠诚等。

以衡变为例。作为高新企业,衡变在24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将国家民族工业振兴与企业自身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一个理念(创新求变)、二装目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三心宗旨(客户称心、员工安心、股东放心)、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五则世界观(诚则立、变则通、康则荣、简则明、和则兴)”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其中“四特精神”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特别能吃苦”指的是开拓进取,创业无限;“特别能战斗”指的是团结协作,勇挑重担;“特别能奉献”指的是经营人生,追求卓越;“特别能学习”指的是超越自我,创新求变。正是基于这样的企业文化,“衡变”招聘、录用员工非常注重稳定性。求职者的忠诚度、对公司企业文化、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重要的考量指标。他们认为,只要有平台,人的工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关键看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如今,在招聘过程中,“特变”已有相当完备的招聘程序及方法。从平时表现到专业技能,从形象到个人素质,从综合能力到性格品质等,还自己开发测试软件,用于测试应聘者的价值观。面试过程中,李部长善于“闲聊”,如“宿舍里,哪些人会搞卫生?”“夏天天热,在学校怎么过呢?”而应聘者所有回答都会被记录在案。他认为“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上,往往能透露应聘者真实信息。再通过侧面了解与佐证,就能知道应聘者的真实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个人品质。”凡是弄虚作假者,在简历、成绩以及社会兼职或回答问题时,存在虚假成分;愤青类,思想过于激进,抱怨情绪多;价值观出现偏差或道德行为有问题者;求职动机不纯,稳定性不高者,一定会被拒之门外的。

在招聘时看中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其实衡变并非个案,而是用人单位的普遍做法。如湖南华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肖家元在面试应聘者时,首先看价值观,看其是否认同公司文化,是否和公司坐同一条“船”。要求应聘者利他人利己,能够行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价值,为员工搭建广阔发展的平台,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责任”的企业使命。

高职学生如果在学习期间我们将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告知他们,督促他们养成忠诚、爱岗敬业、奉献、创新、团结、诚实、友善、坚持、守时等精神品质,可以更好地融入企业,更快地成就事业,而企业也可以更好地凝聚人心,获得更快的发展。这些精神品质,靠单纯的技术教育是无法获得的,而人文教育在这方面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人文知识中有着丰富的品质教育的素材,如“一把椅子的问候”告诉人们奉行诚实、友善的做人原则,“爱的接力”教育人们团结互助等;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人们良好的思维方式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譬如创新思维就需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对两者的关系,爱因斯坦讲得最好,也最透彻。他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从想象开始的:人类如果以光速飞行,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他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数学推论,创建了黎曼几何,最终创立了相对论。可见,创新离不开想象,而培养想象力,则离不开人文教育,特别是其中的艺术教育。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专业与人文文化背景越宽,融会贯通的能力、应变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就越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转换能力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转换教育,要从单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的教育扩展到增强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适应性的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既要把大学生培养成能胜任当前某种职业的人,又要着眼于建设者的整个职业生涯,为其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多岗位的就业基础。正如密歇根大学前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在《21世纪的大学》一书中所说的:有句老话,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而是要为他们的最后一份工作做准备。

在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MyCOS)所作的《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的研究报告中,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分为35项基本工作能力,而在工作中最需要的五项基本能力是积极学习、有效的口头沟通、理解他人、学习方法和积极聆听。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课程可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需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杜德斯(美).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麦可思2008高职生就业报告,职业技术教育,2008.8

[3]刘宠.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辽宁大学,2012.5

作者简介:赵静,女,1970年1月,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籍贯湖南湘潭,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人文素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