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以人为本,再论化学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回归生活,以人为本,再论化学作业设计

翟任重

翟任重

摘要:初中化学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课外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良好平台。如何利用化学作业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以及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呢?这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面临的一道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与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通过精心设计让化学作业成为学生美丽向往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化学作业;梯度;趣味;生活化

作业是让学生温故知新和学以致用的良好平台,但传统的作业设计仅是将其作为一种练习的手段,学生被埋在“作业堆”里,对作业练习毫无好感可言,甚至出现“抄袭作业”、“不完成作业”等情况,失去了布置作业本身的意义。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在对中学阶段的作业设置方面明确指出,要改变传统“一刀切”和“齐步走”的模式,作业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同时还要有水平,克服“量中求质”等僵化的作业布置思想。为了改变目前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借用作业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与科学创造的精神,考虑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化学作业价值的要求,必须对初中化学作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新的思考,具体阐述如下。

一、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体现“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以人为本”实施教学。学生的个性化使得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学习情况的不同,对于作业的需求也不同,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模式不可能真正让学生“爱作业”,缺乏层次的作业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和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梯度”的问题,既让后进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又让优等生“有事可做”。

在具体的策略执行方面,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考核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依照上述三个层次,逐层提高地安排学生的作业。

以第二章的《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一节为例,可以在作业安排方面设置四个不同的板块——预习作业、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探索作业。在“预习作业”中,设置课本原文或是记忆重点内容的填空选择,以“预习作业”为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预习任务;在“基础作业”中,则更多地安排一些简单的推断类的题目,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什么”,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与综合,并展开一定的推断与分析;“提高作业”则是以教材中涉及到的课堂实验为依托,启发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利用烧杯、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橡胶管、玻璃瓶、水等,取出实验室内的空气样品”;“探索作业”则是设置一些具有创新性和思考深度的探索类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去摸索和探讨,如“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有梯度的练习,A类学生全做,B类学生可以不做“探索作业”,C类学生只需做“预习作业”与“基础作业”。

二、灵活设计作业形式,让作业更具趣味性

总是一成不变的形式,老套的练习题,学生做的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3]。要让学生喜欢化学作业,愿意在化学作业上用心、花时间,恰当合理的作业形式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在进行作业形式的设计和安排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阅读式作业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有了全新的编排,提供了更多的“拓展性课题”与“资料”等与课文内容相关并具有较强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对化学研究的前沿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素养。

2.汇报式作业

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或是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等知识,可以采用汇报式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将教师布置的记忆内容,如:喷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现象或者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在课下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汇报的形式向教师展示学习成果。在这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分析之后形成一个整体,学会巧记而非死记硬背。同时,这样的作业形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3.认知与实践类作业

设计认知与实践类的作业形式是为了让学生从书本、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地学习知识。在新版的教材中设置了许多“调查与研究”、“拓展视野”之类的栏目,这些内容为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多种媒介学习知识提供了指导,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能源利用、食品化工和微生物等方面的资料,撰写课外学习报告;或者到公园、小区等地方调查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回收情况等,上报调查情况等等。

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设计,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接触社会、接触人群、合作探究的交流机会,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和责任感,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三、作业内容生活化,提高知识实用性

作为一门基础类的自然学科,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更要体现化学的生活化,注意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以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动力,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向往化学作业[4]。

例如,在实验室学习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验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仔细想想,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家里现有的资源,动手设计和制作一套氧气或是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这样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寻找合适的试剂,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自不必说,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显露出来。

四、谈心式评价,拉近师生距离

作业的点评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个绝佳机会,想要让化学作业成为学生美丽的向往,就一定不能忽视作业点评。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想让自己的授课得到学生的认可,就一定要跟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关系。例如,在学期初,学生中应付作业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学生的作业并没有用心做,错误连篇。但笔者知道,对于这种作业,评论“差”、“太差了”之类的语言不会收到任何有益的效果,反而会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碰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尽力寻找他们作业中的闪光点,并大肆地表扬,写上“这个题的思路很好,老师真替你高兴,但如果再认真一些就更加完美了。”等鼓励的批语。几次下来,笔者发现有的同学开始转变了,作业开始写得工工整整,并有同学在笔者的评语下回应:“谢谢老师,笔者以后一定更加努力。”作业成为了笔者跟学生们交流互动的平台。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立足于精练而不是多练,给学生减负,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真正让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化学作业成为学生美丽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刘长胜.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作业的布置与评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2]苏红燕.新课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1(9).

[3]姜丽娜.新课程下如何优化化学作业[J].新课程(上),2011(1).

[4]周士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46).

[5]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邮政编码: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