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大院室内空间分隔手法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晋商大院室内空间分隔手法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价值

刘琳琳杨美媛徐翔宇

刘琳琳杨美媛徐翔宇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21

摘要:晋商民居作为北方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建筑遗留的历史价值,同时兼具艺术审美价值,因此必须通过研究与理解等有效途径加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室内空间;分隔;设计

在国际化发展的今天,想要做出具有中国式特色和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就必须找出现代审美需求与传统装饰文化的结合点。在深入理解传统装饰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提炼和再加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寻求一个适当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民族意识,弘扬传统装饰艺术,提升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整体水平。

1室内空间的分隔方式

在大院室内建筑空间中,分隔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筑基本采用木架构的构成结构。我国是世界建筑历史上最早采用框架结构的国家,承载建筑重量的部件是柱子,在整个立面上形成柱网,而墙体只简单地起到了隔断及围护的作用;因此,在古代需要改变空间大小时,移动或拆除墙体是一种的重要分隔方式。在分隔方式中,除了砖墙、土墙等固定分隔方式,还包括隔扇、屏风、罩、帷帐、博古架等,使大院室内空间既分开又有关联,有序而流动,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层次感,且富有变化,各个空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且在家具的摆放上也有了更多选择。

在如何划分室内空间上,在比较需要密闭和私密的空间上,如卧室和其他房间的分隔,主要采用隔扇及木板壁;而两个具有相似功能性的空间,比如待客的厅堂和平时的休息厅的分隔,罩是比较普遍的方式,罩的种类造型多样,在空间分隔上更具灵活性。博古架有两类,靠壁式和透空式,透空的博古架可以满足不需要严格分隔墙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室内的空间

2室内空间的分隔手法

在室内空间的分隔手法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种固定形式。第一种是全封闭式的木隔断,结构上就是用木框架成木格子,两面分别用木板钉牢,木板表面采用刷漆或是裱纸,我们称为“镜面板墙”。第二种属于半封闭式的隔断,比如可以开启的门窗扇。第三种的分隔手法就是“罩”,罩的分隔形式比较灵活,只不过是在视觉上划分出了空间区域,而在空间上能保证畅通、没有阻断的感受,从而营造出一种空间上无限延伸的效果,并且又确实达到了将空间一分为二的实际功能。

大院民居的空间分隔十分巧妙地做到了虚实相映。以大院的正房为例,中间空间作为起居室使用,两边分别为卧室或是书房,形成了两暗一明的格局。从隔断围合出的私密程度来看,起居室为明间,在隔断的选择上为虚,卧室两边被隔扇等围合为实。在室内空间围合的立面层面来说,也可分为虚实两部分,门窗为虚体,墙面为实体,二者对比十分明显。而同时具有两者特性的隔扇、博古架等,有着半虚半实的特点,在室内空间的过渡中起到了协调的作用,给人一种舒适、畅快的心理感受。

2.1室内空间分隔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梁思成先生在老北京城规划方案中提出了“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观点,当时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纳,老北京城墙被拆除,极具北方特色的四合院也逐渐消失。但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现在高楼林立的北京城,不得不佩服当时梁思成先生的真知灼见,在发展新城的同时兼顾老城,根据这一观点,也给我们思考的方向。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作为设计者,我们有义务立足新的设计点,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传统装饰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加工、提炼,寻找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新出路,在设计走出一条中国式特色的道路。室内空间的分隔是确定不同空间的使用功能,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效果的装饰与陈设布置的前提,适当的分隔可以使室内空间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和好的的装饰效果。大院民居的室内空间相当注重“隔断”的使用,这种隔断目的不在于要将空间切断,而是一种过渡,营造出“隔而不断、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空间感受。大院室内中的碧纱橱、落地罩、飞罩、博古架、帷幕等极有特色,这些隔断做工精细、图案精美、富有变化,有很强的装饰性。在现代空间中可以利用这种传统的分隔方式,做到既具装饰效果又能起到分隔空间和丰富空间的作用。例如,在面积不大的住宅空间中,如果为了明确使用功能而做实体分隔,必然会使空间变得更加狭小而局促,而利用带有传统装饰元素的隔断,来划分客厅与餐厅的空间或客厅与门厅的空间,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空间在视觉上的通透。同时传统隔断的造型手法多样,镂空的虚实变化丰富,结合现代的灯光、材料,可以营造出使人感到层次更丰富的空间感。

在现代室内界面设计中,可以借鉴大院民居室内装饰布局形式,运用大平面、大块状的造型语言,使界面设计在整体造型上追求简洁有力的感觉,同时在规整的立面构图上,可以将传统装饰纹样的造型融入其中,如万字纹、“十”字纹、冰裂纹等,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静与动”的节奏对比,从而达到唤起人们对传统装饰风格的共鸣,以达到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室内环境共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阎瑛.传统民居艺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朱向东,王崇恩,王金平,等.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郑孝时.明清晋商老宅院[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5]颜纪臣.山西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崔毅.山西古建筑装饰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7]齐学君,王宝东.中国传统建筑梁、柱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8]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9]刘森林.中华装饰_传统民居室内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项目编号S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