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超声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

王翔蒋慧青

王翔蒋慧青(杭州市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科310015)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179-02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疗效。方法应用超声评价41例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在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先进的治疗胆结石的微创技术。

【关键词】超声微创保胆取石术

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治疗既往多采用手术切除疗法,但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大且切除胆囊后亦可引起腹泻、胃炎、食管反流等症状。随着对胆囊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器械的不断改进,国内正逐步开展微创保留胆囊去除结石的手术方法。术后胆囊功能的保留与恢复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主要客观依据。我院自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手术前后应用超声监测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作为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客观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其中1例因脂餐后胆囊体积增大,收缩率为负数,未采用。余4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3~62岁水,平均(50±7.5)岁。

1.2研究方法:胆囊结石患者在如下条件时采用微创保胆取石:①胆囊大小基本正常,胆囊壁厚<3mm;②胆囊功能尚可;③胆囊管无结石梗阻;④胆囊结石少;⑤近期无急性发作[1];所有患者均为同一医师进行检查。术前明确胆囊结石诊断,测量空腹、脂餐后胆囊三径,计算胆囊收缩率。术后12周复查,测量空腹、脂餐后胆囊三径,计算胆囊收缩率。

采用圆锥体公式V=1/3×(1/2D)2×L计算胆囊体积[2]。胆囊收缩率%=(D12L1-D22L2)/D12L1x100%(D代表胆囊底部横径,L代表胆囊最大长径,D12L1代表空腹胆囊容积,D22L2代表脂餐胆囊容积)计算胆囊的收缩率,代表胆囊收缩功能。胆囊收缩功能判断标准:良好>80%;减弱为60~79%,明显减弱为40~59%,差为<40%[3]。

1.3统计分析将所有测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空腹、脂餐胆囊容积及胆囊收缩率的差异,P<0.05为显著差异。

2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前胆囊收缩功能正常21例,减弱12例,明显减弱4例,差3例。术前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组(21例)均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减弱组有(12例)77%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明显减弱和差组有(7例)85%收缩功能正常或改善。

表1手术前后胆囊容积、收缩率的比较

时间空腹胆囊体积(cm2)脂餐后胆囊体积(cm2)胆囊收缩率

(%)

手术前27.55±10.5713.94±8.2448.6±18.3

术后12周24.73±9.319.44±5.2160.7±16.1

注:术后12空腹胆囊体积、脂餐胆囊容积、胆囊收缩率与术前比较,P值分别为0.056、0.03、0.000。

3讨论

胆囊功能的保留及恢复是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客观指标。我们应用超声监测胆囊手术前后容积及收缩率的变化,以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作为胆囊功能恢复情况的一种主要指标和手段。

本组病例中在术前胆囊收缩功能正常或减弱的病例,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前功能明显减弱或差的患者在手术后功能亦有明显改善。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和随访表明:⑴微创保胆取石术充分体现了创伤小,恢复迅速,患者痛苦小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无疑是一种大大降低手术风险的治疗方法。(2)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胆囊切除对患者消化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3)应用超声评价胆囊收缩功能的同时还可判断胆管有无结石及有无梗阻,检测胆囊壁厚度与其粘连情况,而且超声具有无痛、无损、方便、低廉、无辐射、不需要造影剂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

参考文献

[1]邹一萍,萧荫祺.保胆取石术有关问题的探讨.

[2]刘嘉林,鲍世韵,等.超声波测量胆囊体积方法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5):325-326.

[3]罗利英,张安晋,等.超声测量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药,2004.2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