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以输出为驱动”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A367。
摘要: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给他们更有效的帮助是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可以在输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课程的改革,通过加强学生的输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有效的输入,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输出驱动;应用型高校
1.引言
英语写作课是英语专业新国标列出的核心课程,写作水平直接影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职业资格证考试和入职测试的结果。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写作课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理论课不多,对一个问题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还不够高,他们无法在作文中自由、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写作的兴趣也不如其他课程浓厚。因此,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给他们更有效的帮助是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2.“以输出为驱动”的理念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是二语教学的经典理论。克拉申认为,语言是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产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惟一条件,输出只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学者斯万(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他对加拿大法语浸泡式教学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一些法语听力和阅读理解测试中,浸泡式学生的成绩与同龄的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成绩相差无几。但是,浸泡式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远远不如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水平。他认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输出机会太少。他指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也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当学习者试图输出目标语时,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写出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输出目标语的活动能促使二语学习者注意或认识到自身的语言问题。重视输出可以让学习者试着用恰当的目标语词汇或形式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想法。重视输出还可以让学习者反省他人或自己输出的语言是否准确,进而提高二语的流利度。输出可以是口语形式,口译形式,也可以是写作形式。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可以在输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课程的改革,通过加强学生的输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有效的输入,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1]。
3.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以输出为驱动”的写作教学模式与实践
3.1写作教学模式
泰勒主张教学模式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评估体系[2]。这四个要素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教学目标是灵魂,是关键,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成就感;能力目标是在写作中提高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情感目标可以设为培养好奇、正直、坚韧和合作的品质,欣赏真善美,包容文化差异,讲好中国故事。
教学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它需要和教学目标相吻合。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英语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改写、缩写、扩写、摘要写作和提纲写作的方法;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写作方法;如何实现作文结构清楚,逻辑性强,连贯性好;如何实现句式与用词确切、恰当、规范;如何做到拼写、标点或大小写准确;如何做到语言得体、恰当、有说服力。
教学组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保证,排除障碍。在“以输出为驱动”的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设计真实、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写作任务,学生尝试完成写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提供阅读、听力或口译学习材料,学生学习材料或者寻找新的材料,完成有效的输入;教师提供适当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准备;学生进行写作(书面输出),学生互评(口头、书面输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
评估体系是检测目标实现效果的工具,它应促进学习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以输出为驱动”的写作教学模式既有同伴互评,又有教师评价。整个写作过程使学生得到口头与书面输出的锻炼。
3.2写作教学实践
以下为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以输出为驱动”写作教学模式的议论文写作课教学实践。
教师公布写作题目“南宁是否应该建地铁”让学生进行口头汇报。这一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符合他们的语言水平,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与思考。这一阶段属于口头输出,学生能够举出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修建地铁的若干优点与缺点,但是不能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多元化和国家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也就是立意不够深远。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发现了自己在内容与语言方面的不足,为下一步进行有效性地阅读打下了基础。
教师提供两篇文章《为市民重新规划城市RedesigningCitiesforPeople》和《美国来鸿:地铁札记LetterfromAmerica:NotesfromtheUnderground》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归纳地铁的优点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网上的相关文章,了解相反的数据、观点和评论,写出作文的提纲,包括中心思想和三个主题句并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修改和完善作文提纲。学生在阅读后可以总结出地铁的优点有快速、便宜、体现世界的多元化、环保和可构建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等。特大城市需要地铁及时运送大量乘客,而中型城市的有效交通方式是轻轨。建地铁的弊端包括浪费人力和物力;地铁的建设周期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造成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不少历史名城由于修建地铁将受到破坏;中国不少城市的地下水管设计不太科学,地铁修建可能对地下水排水体系破坏等。
在前写作阶段完成后,学生根据作文提纲进行写作,最后是学生口头或书面的互评与教师的点评。教师选择正反方各三个组做口头报告,学生讨论、互评,例如观点是否具有说服力,内容是否深刻,推理是否严谨,逻辑是否清晰,说理是否足以服人等,学生在讨论后完成二稿;教师挖掘学生作文中典型而富有争议的观点,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逐步把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到一个较高的高度,并在条件成熟时出版优秀作文集。
4.结语
教师设计与学生息息相关并具有争议性的写作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采用口述-阅读-思辨-写作这个“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作文,获得写作成就感。
参考文献
[1]Swain,M.Threefunctionsofoutputinsecondlanguagelearning[A].InC.Cook&B.Seidlhofer.PrinciplesandPracticeinAppliedLinguistics[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黄一臻(198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