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师范附属小学421800
摘要:小学科学旨在通过发现问题——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基本路线来帮助学生探索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
关键词:科学探究乐趣感受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探究乐趣,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趣”中生“疑”,“疑”中激“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激发孩子探索欲的内部动机。只有引导性的趣味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讲《神奇的磁力》时,我播放了一段陀螺能悬在空中长时间旋转的视频。学生对陀螺身有感触,心中早就想有个转不停、奇特的陀螺了。这段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渴望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适时提出几个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提炼出科学知识规律。
二、“玩”中学“法”
“玩中学”是科学课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科学教学与“玩”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让他们玩出想法、玩出结论、玩出真知。在教授冀教版科学《传热比赛》一课中,我出示金属物品、蜡烛、凡士林、小木棍,每组一套材料,让学生通过加热金属条,看哪根金属条上用凡士林粘上的小木棍先掉下来,先掉下来的则是传热速度最快的。学生通过“玩中学”,认识了物体的传热能力,了解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并且不同的金属导热速度也不同。
三、以“乐学”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保持学生与生俱来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大自然、感受生活……由于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周围的各种现象以及各种有趣的知识,学生往往是很喜欢科学课。但我们也要注意具体的方法,促使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愿望,让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如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去操场玩捉影子、踩影子的游戏。回到课堂我利用手电筒让孩子们在讲台前的屏幕上做自己喜欢的手影。游戏后,学生积极发言:1.影子从哪里来?2.为什么有影子?3.如果没有光会有影子吗?4.影子有什么用?5.影子为什么跟着人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兴趣极高。面对来源于学生中的大量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肯定,维护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科学课堂中充分体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行动才能持续展开,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情感和探究意识。快下课时,我又提出问题:“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这样设疑问结尾,唤起小学生再思考,把有限的课堂教学转化为无限的求知探索,能收到“课已尽,趣犹存,意无穷”的效果。
四、以“合作”为方式,共同交流与探索
科学课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合作交流。如教五年级科学课上册《冷水和热水》一课,我按课程内容,每组学生准备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和一杯温水。让学生带着“手指能不能正确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问题去分组实验操作。在“做中学”,在操作中去体验,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浸入凉水中,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体会手的感觉。一分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合作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填在报告单上,做好实验记录,然后各组汇报写出结果。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到手指并不能正确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必须用温度计才能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五、以“卷入”为起点,引导学生追求获得探究成果的快乐
小学科学课是孩子们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按部就班。老师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性的趣味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所谓的“卷入”。小学科学教师是学生的陪伴者、启蒙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我们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内部动机。
总之,科学课是使学生动手、动脑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中创、创中用,只要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我相信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既有知识,又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