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胶囊(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米非司酮胶囊(Ⅱ)5mg,1次/天,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生殖激素的改变。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及盆腔痛消失或减轻,腺肌症患者子宫明显缩小、卵巢异位囊肿缩小或消失。雌二醇(E2)及孕酮(P)处于早~中卵泡期水平。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长期服用可破坏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干扰其功能,影响在位及异位内膜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及术后复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关键词米非司酮胶囊(Ⅱ);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7%~50%,EMT不孕发生率高达30%~40%[1]。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EMT临床表现有痛经、慢性盆腔痛、原发或继发不孕、月经失调、性交痛、肠功能改变及泌尿系统症状等[2],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米非司酮胶囊(Ⅱ)(5mg)是一种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甾体类激素,可有效的抑制排卵及干扰内膜的完整性,临床应用剂量仅为普通米非司酮的1/3,更高效、更安全。2014年4月~2017\年3月我们应用米非司酮胶囊(Ⅱ)(5mg)治疗EMT30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伴随的血清性激素变化,探讨其疗效及副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26至49岁的育龄妇女30例,平均37.5岁,月经规律,伴有痛经,通过妇科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及腹腔镜检查,临床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有患者从未应用激素及手术治疗,且肝功能正常,不伴其他任何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1.2治疗方法于月经周期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胶囊(Ⅱ)5mg(深圳市资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次/天,连服6个月。
1.3观察方法每月随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并行盆腔B超检查了解卵巢囊肿及子宫大小的变化。治疗前1周期的早卵泡期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抽血用放免法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二醇(E2)。治疗前后查肝功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疗效(1)闭经:治疗当月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痛经及盆腔痛消失或减轻。(2)子宫变化:11例子宫增大的腺肌症患者中,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子宫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其中8例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维持在0.2~0.3cm(见表1)。(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变化:1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囊肿直径3.0~6.0cm不等。治疗结束后,囊肿消失6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缩小10例。异位囊肿无显变化2例(见表1)。(4)异位结节1例,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触痛减轻。
2.2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米非司酮治疗后,P下降,以后维持在早中卵泡期水平;LH升高;而FSH及E2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2)。
2.3副反应治疗中副反应不明显,仅3例感轻微潮热,停药后症状消失。疗程结束后有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一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余未见异常。
2.4月经恢复情况30例病人均在停药后26~32天恢复月经,平均30天。其中9例月经恢复后即出现痛经,但程度较治疗前减轻。10例痛经明显减轻。6例痛经消失。3例近绝经期的患者治疗后即进入绝经期;2例月经恢复后痛经程度同治疗前。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甾体激素依赖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治疗十分棘手。临床常用的丹那唑男性化及肝毒性明显,病人难以耐受。孕三烯酮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显著,而对子宫腺肌症的疗效不确定。近年来,随着对米非司酮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除了终止早中期妊娠外,尚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脑膜瘤等疾病[1]。治疗的副作用显著低于孕三烯酮,卵巢功能恢复较孕三烯酮更迅速[2]。米非司酮胶囊(Ⅱ))(5mg)是中国上市的第一个SSM技术产品,它的半固体骨架新剂型被国家药典委员会命名为胶囊(Ⅱ),不同于普通胶囊,临床应用剂量仅为普通米非司酮的1/3,更高效、更安全。米非司酮胶囊(Ⅱ),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甾体类激素,可有效的抑制排卵及干扰内膜的完整性,是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能够与孕激素受体(PR)结合,阻断孕激素的作用,直接或间接破坏子宫内膜的发育、增生等改变。米非司酮还可通过拮抗孕酮对局部生长因子及相关酶活性的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并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以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促增生效应,影响内膜增生。此外,米非司酮可作用于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相关因子而影响内膜血管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同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变化,最终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过程[3]。因此,可起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但是,米非司酮尚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拮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口服5mg米非司酮胶囊(Ⅱ),连服6个月,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及异位囊肿体积的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0.001及0.01)。米非司酮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且服药后患者迅速出现闭经,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明显缩小,停药后月经迅速恢复,痛经程度减轻或消失。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后,囊肿消失率31.58%,缩小率52.63%,无效率为10.52%;对腺肌症显效率可达72.73%。本研究表明,小量米非司酮胶囊(Ⅱ)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等优点,为治疗内膜异位症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患子宫腺肌症患者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但其远期疗效及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kettelLM,MurphyAA,etal.Endocrineresponsetolong-termadminmistrationoftheantiprogestrroneRU486inpatientwithpelvicendometriosis.FertilSteril,2016;56:402
【2】许岚等,腹腔术后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评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10(7)
【3】李亚,何福仙,钟刚·RU486子宫内膜增生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16;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