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一传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突破,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从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着学生参与度偏低、教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无法实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以下主要围绕着初中英语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现阶段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未放手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之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小组活动。然而,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较为浅薄,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除此之外,在教学评价环节之中,教师依旧以卷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片面的关注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难以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价值。

(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之中可以发现,占据主导位置的往往是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许多的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由于内心比较的自卑,缺乏参与至小组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在小组活动中显得非常的被动。

初中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门科目,通常来说学习负担与压力较大,而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多,会给学生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使得整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十分的沉闷,与合作小组的初衷相违背。

(三)学生分组缺乏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高效进行的基础是实行对学生的合理化的分组,然而,目前许多的教师忽视了分组工作的重要性,在分组中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考量。与此同时,教师并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环节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适合进行讨论,不仅没有起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讨论的作用,而且造成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二、加强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信心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将会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传授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既收获知识,更得到乐趣,调动学生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科学合理的布置教学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并结合任务的难易程度,合理的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确保各个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Heroes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围绕着文章内容向学生布置实际的任务,诸如whoismyhero和why?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心目中的英雄也有所不同。因此,各个小组的组长要选取小组成员代表面向全体同学阐述心目中的英雄,经过各个学生的介绍将会对英雄的各个细节有所了解,对于优秀的英语介绍,可以打印出来并张贴在教室内。

(三)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分配属于英语合作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特长,教师要注重合理的进行小组分配,并挑选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各个小组的组长,并由小组组长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工,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科学搭配,形成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局势,让学生水平偏低的学生积极的参与至活动之中,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小组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综上所述,按照新课程的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深入的领会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并在分析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加强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与水平,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文霞.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策略[J].西部皮革.2016.3812:178.

[2]郑艳.杨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5:67-69.

[3]王素英.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英语广场.2015.10:146-147.

[4]潘芳.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06-107.

[5]秦晓明.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