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276800
[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抑郁障碍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抑郁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加明显,两组组间、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度洛西汀;抑郁障碍;疗效
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是由磁信号通过颅骨直接对大脑神经进行刺激,其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转换以达到治疗的作用,是一种全新的无痛、无创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上获得广泛认可[1-2]。当前临床上使用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治疗抑郁障碍较为多见,但是否需要联合药物共同治疗,还值得临床深入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抑郁障碍患者作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大于20分;所有药物停用一周;无其他的重症疾病;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2.67±7.46)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4.95±2.34)年。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4.08±3.7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03±1.7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1)治疗,起初药量为40mg/d,2次/d,之后随着患者的临床情况可酌情增减药量,6周为1疗程,在此期间禁止患者服用其他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二者联合治疗,方法如下:指导患者戴上定位帽,根据定位帽显示,在患者头部运动神经中予以1个手指部位脉冲刺激,手动刺激患者大脑运动皮层,记录引起手指肌肉收缩时输出的最小强度,每周休息2d,进行6周,治疗1疗程。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率。疗效等级分为痊愈(HAMD减分率≥80%)、显著好转(HAMD减分率60%-79%)、好转(HAMD减分率40%-59%)、无效(HAMD减分率≤39%),痊愈例数、显著好转例数与好转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即为总有效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状态越差。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3讨论
临床上重复经颅电刺激(rTMS)治疗抑郁障碍分为单一治疗手段或联合治疗抑郁的药物同时研究,临床研究上多以高频rTMS作用于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域的方式来探索其治疗抑郁的临床效果,但采取高频rTMS治疗方式极易引发痫性发作[4-5]。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上采用低频rTMS作用于患者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域进行研究[6]。
度洛西汀对抑制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均有强效,能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阻断多巴胺再摄取,可以通过脑和脊髓达到内源性镇痛,有效治疗抑郁情绪及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7]。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单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本研究还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加明显,两组组间、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低频rTMS作用于右侧风险更低且耐受性好,可以有效抑制神经元活动,使皮质兴奋性大幅度降低[8]。两者联合治疗,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减少患者临床风险,可作为治疗抑郁的新方案。
综上所述,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疗效显著,联合用药效果高于单一用药,相对来说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君,王希林,黄悦勤.抑郁障碍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损害研究[J].预防医学,2016,28(07):658-661,665.
[2]李海聪,杨学青,陈晓光.抗抑郁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障碍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02):143-148.
[3]邱美慧,彭代辉,黄悦琦.SBM测量法在抑郁障碍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02):187-190.
[4]徐建勋,王江涛,谭立文,等.应激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BDNF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05):437-441.
[5]尹洪影,米连兵,姜洪波.度洛西汀对50岁以上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临床症状及记忆商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7(19):5581-5582.
[6]徐德河,汤义平,林雪菜,等.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症状抑郁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7):58-61.
[7]刘发荣,张振清,廖振华,等.复发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与营养不良性短杆菌素结合蛋白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01):44-49.
[8]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宇,等.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2):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