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300381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按照其自愿,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产科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对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产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的抑郁状况,降低产妇产后的抑郁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护理过程;孕妇;抑郁症;产后
产后抑郁症(post-nataldepression)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等等[1];如果产妇产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我科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按照其自愿,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初产妇50例,年龄在22-31不等,平均年龄为(26.5±10.5)岁,孕周在38-40周,平均孕周为(39±25.5)周。对照组初产妇50例,年龄在24-40不等,平均年龄为(32±17.5)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5±27.5)周。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的妇科护理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病房环境家庭化:病房环境设计尽量家庭化,让产妇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增加家庭氛围,孕产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照片装饰病房,通过适当地播放轻松的音乐,帮助缓解产妇及其家属紧张、焦虑等心理情绪;第二,健康教育:在孕产妇住院期间,助产士利用引导、模拟互动以及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其中包含了分娩过程、减轻分娩疼痛的技巧、围术期的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第三,产时分娩支持:临产前,安排助产士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述分娩管理流程,以及临产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多措施等,临产后,允许丈夫陪伴,助产士及时告诉产妇及其丈夫每次检查结果、产程进展状况等[2];第四,产后护理:将产妇送入病房,及时监测产妇的身心状况,助产士指导产妇及其家属一同学习并且掌握产妇切口护理及产褥期康复,新生儿护理以及喂养技巧等方面知识;第五,出院指导:出院前一天,向产妇发放产后保健手册,耐心解答产妇及其家属的疑虑。
1.3观察指标
专业护理人员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初产妇的抑郁状况,满分为30分,抑郁严重程度分为三种,<9分为无产后抑郁,9-13分为产后抑郁,≥13分为产后抑郁症;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初产妇的社会支持状况,满分为66分,主要分为三种等级,<35分者为社会支持较差,35-45分者为一般,>45分者为社会支持较好[3]。
1.4统计学分析
上述两组产妇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初产妇产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为(45.81±4.52)分,对照组初产妇产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为(38.97±5.13)分,观察组初产妇产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别为(8.08±2.17)分、(6.49±1.86)分、(5.13±1.35)分,对照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分别为(10.82±3.64)分、(8.37±2.04)分、(6.09±1.96)分,观察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一。
表一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EPDS评分(,分)
3.结论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4];根据我国目前临床产后抑郁症调查结果表明,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社会、心理及内分泌等,国内医院大多数实施以医院为中心的产后护理模式开展产妇产后护理工作,然而,由于产妇分娩之后,产妇的住院时间较短,其住院期间很难全面地预防产后抑郁症,因此,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产妇产后护理工作,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其中主要包含了病房环境家庭化、健康教育、产时分娩支持、产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5],能够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大大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我科将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初产妇采取传统的产科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建设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治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丹,罗小琼,王清莉.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OL].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6):1950-1951(2017-10-18).
[2]梁文化,杜娟,徐来,毕秀杰,韩玉芳.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2):304-306+321.
[3]夏清珠.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6,35(36):124-126.
[3]夏清珠.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6,35(36):124-126.
[5]吴江红.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