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小儿川崎病患儿52例,收治时间为2017年01月--2018年01月,以电脑随机双盲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6例。常规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予以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2.31%高于常规组76.92%,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高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四肢肿胀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的效果更加满意,可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小儿;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之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在小儿群体中比较常见,尤其是以年龄<5岁的患儿居多[1]。全身血管炎症为该病的主要病理表现,极易损伤冠脉,并进展成为冠脉瘤、冠脉扩张等,更甚至是致死。临床尚未完全明白小儿川崎病的病因,初期诊断难度较大,治疗方面也尚未统一。对此,本文特此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将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川崎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将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川崎病患儿通过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26例。研究组中15例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1-10岁,平均(5.1±1.2)岁;病程0.5-4年,平均(2.1±0.5)年。常规组中16例男性研究对象,10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10岁,平均(5.2±1.1)岁,病程0.5-5年,平均(2.2±0.6)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诊断标准
根据《小儿川崎病诊断标准》(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所拟定的相关标准予以确定:高热持续5d及以上;眼结膜、口腔黏膜充血、红肿;皮肤多形红斑、皮疹;四肢潮红、僵硬、肿胀;淋巴结肿大。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补充、平衡酸碱、体内调节等等。
1.3.1常规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方法为:40-80mg/kg阿司匹林,3次/d,口服治疗,坚持2周后将用量减少到4mg/kg,1次/d。
1.3.2研究组予以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法为:取400mg/kg丙种球蛋白,与50ml注射用水稀释后,予以静脉滴注,2次/d,每分钟20滴,用药15min后如果患儿一切平稳,可适当加快滴注速度,但每分钟不宜超过3ml,坚持治疗5d。阿司匹林应用方法同常规组一致。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包括高热、皮疹、四肢肿胀以及黏膜充血消退时间。
1.5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疗后,患儿退热,四肢肿胀、皮肤皮疹等症状全部消退,为显效;临床治疗后,患儿退热,四肢肿胀、皮肤皮疹等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各项症状表现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体疗效=(总病例-无效)/总病例*100%。
1.6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x±s)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疗效
研究组总体疗效92.31%明显高于常规组76.92%总体疗效,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n(%)]
3.讨论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原因,有报道称该病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的关系较为密切。处于急性期的川崎病患儿,其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对内皮细胞极易产生损伤,进而形成血管损[2]。相比于无冠脉损伤者,冠脉受损的小儿川崎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说明通过中性粒细胞水平,可有效推测小儿川崎病有无伴发冠脉疾病。
本文研究中,特此采用了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2.31%高于常规组76.92%(p<0.05),疗效满意。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镇痛、解热、抗感染、抑制血小板凝聚等效果,起效快,作用稳定[3]。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机制为:与抗原抗体可以良好中和,抑制T细胞活化以及单核细胞对PDGF-13的表达,以免内皮细胞大量凋亡;封闭血管内皮、单核细胞Fc受体,抑制血管表面免疫反应,以免细胞毒素过多分泌,同时抗血小板凝集,达到阻碍血栓形成的目的[4]。所以丙种球蛋白对冠脉病变具有重大的预防意义[5]。另外还发现,研究组高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四肢肿胀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提示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早日缓解。
总之,小儿川崎病应用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的价值较高,对患儿早日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664+9666.
[2]何逾祥.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6):93-94.
[3]陈芳.小儿川崎病16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6+8.
[4]赖志光,戴道华.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9):88-89+101.
[5]胡新和.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8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