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律失常的院内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效果。结果经及时有效的仪器、药物干预等抢救措施,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出现1例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心率及心律均逐渐趋于正常;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心率失常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救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和速度异常等任一项异常[1]。心律失常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如果不及时正确地救治,病死率极高。现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心律失常的院内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63.2±2.3)岁。均有心脏病史。
2临床表现
2.1心率缓慢(<60次/分)而规则的以窦性心动过缓、2:1或3:1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处心律阻滞为多见。
2.2心率快速(>100次/分)而规则的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l房室传导,或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较少超过l60次/分。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时心室率常固定在150次/分左右。
2.3不规则的心律:以期前收缩最为常见。快而不规则者以心房颤动或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为多。慢而不规则者以心房颤动(洋地黄治疗后)、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合并不规则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为多见。
3急救护理措施
3.1紧急救护
3.1.1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常用仪器设备、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各种抢救用物应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特完好备用状态。
3.1.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早期识别高危心电图表现、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干预手段是抢救的关键。通过床旁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心电变化,并定时做l2导联心电图检查,严密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注意有无高危,心电图波形[2]。
3.1.3基本生命支持:发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开放气道,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时,注意按压手法姿势的正确,按压频率和深度符合《指南》的规范,注意避免发生胸骨肋骨骨折、气胸等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条件允许应立即气管插管,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1.4电击除颤护理:对于发生室颤的患者,在基本生命支持基础上,快速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是非常重要的救治手段。室颤时,心脏丧失泵血能力,血液循环终止,通过电击除颤,快速恢复窦性心律和有效循环。因此,室颤一旦确定,必须及时快速进行除颤。电击除颤前检查地线是否连接好,单相波除颤仪能量选择为360J,除颤时电极板上涂抹导电糊,准确将两极分别置于:心底与心尖部,紧贴患者皮肤,快速充电,放电后立即继续进行胸外按压以及辅助呼吸,完成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术后(约2min),通过心电图观察心律、心率变化。若仍为室颤,可再进行电击除颤。除颤间隙,可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每3~5min1次,继续心肺复苏[3]。
3.1.5建立静脉通路:心脏停搏后,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氧。无氧代谢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其程度随心搏、呼吸停止时间延长而加重,而酸中毒又导致心搏不易恢复,即使恢复也不易维持,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发生心跳骤停时,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输入通道;一条为急救药物和冶疗原发病药物的备用通路。
3.1.6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护理:复律过程中或复律后;患者常常伴有其他心律失常,或者窦性心律不易维持,此时应及时准确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目前,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几乎本身都会导致心律失常,所以用药过程中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3.2急诊护理
3.2.1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3.2.2休息及卧位: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逐渐鼓励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h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3.2.3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3.2.4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min,浓度30%~40%;严重缺氧者6~10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原性心脏病患[4]。者予以间歇低流量持续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3.2.5排泄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走行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对危重患者记录24h尿量。定时测量体重。
3.2.6用药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利尿剂应用中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现象。
3.2.7心理护理: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仪器设备所产生的声音、灯光等对患者的刺激,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对治疗经费的担心等。所以,护士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护士要随时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尊重、体贴、同情和接受。
(2)护士在做操作前都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抢救时除外。
(3)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
(4)尽量减少环境因素的刺激,工作人员说话要小声,病室光线要柔和。
(5)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多与患者沟通,打消患者的各种顾虑,使其安心治病。
4结果
经及时有效的仪器、药物干预等抢救措施,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出现1例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心率及心律均逐渐趋于正常;护理满意度达100%。
5讨论
心律失常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5];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本研究通过对20例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密切关注心电监护变化,及时处理了各种心律失常,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减轻或消除了患者自身的不适感;使患者能配合急性期限制活动量,逐渐增加活动耐力;使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或维持;患者及家属能描述发生各类心律失常时的紧急自护措施;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患者及家属能够得到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心率失常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丹,吴振华,于玲玲,李丽萍.心律失常患者的院内急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
[2]万良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13).
[3]田志卿.急性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急性期1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
[4]刘莉.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探析[J].吉林医学,2014,(29).
[5]张红.恶性心律失常30例的急救护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