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对脑小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MRI检查对脑小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文强贺梦菲赵维纳通讯作者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MRI检查对脑小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CT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MRI检查。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图形清晰度以及诊断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8.3%(59/60)、96.6%(58/60),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其诊断费用为(782.5±48.2)元,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7±34.6)元,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检查以及CT检查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在图形质量上MRI检查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CT,但同时其诊断费用也更高。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小病灶的患者推荐使用MRI检查,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推荐使用CT检查。

关键词:MRI检查;脑小血管病;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脑小血管病(SVD)是指由颅内微动脉或小动脉发生病变而导致的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种疾病在神经内科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研究显示,脑小血管疾病会显著提高普通人群的卒中风险,若患者伴有白质疏松现象[1],则死亡率更高。目前为止,脑小血管病尚未有明确的发病机制。当患者脑内小血管发生病变便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小血管病这一疾病,从而出现运动和行为、情感和人格、认知和记忆方面的障碍,并有肢体麻木和失眠等临床表现,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MRI以及CT等影像技术也日渐成熟,MRI及CT检查也常被运用于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中。本文为了深入探究MRI检查对脑小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为(50.2±4.5)岁;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为(48.7±4.7)岁。所有纳入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以及语言不清等临床症状,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CT检查,主要内容如下:检查所采用的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DefinitionAS128层螺旋CT机,电压、电流分别设为120KV、330mA,矩阵为512×512,速率为每圈0.5s。检查过程中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进行注射剂量为80ml的非离子对比剂,速度为3.5ml/s,延迟时间20秒。最后将检查中获取的图像传送至工作站中,利用检测软件对数据进行全面处理和分析[2]。

观察组患者实施MRI检查,具体内容如下:检查所采用的仪器为日产SMT-50X,0.5T超导型MR扫描仪,检查过程中先行冠位以及矢位的T1W1扫描,之后进行MRA扫描。扫描范围由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起直到患者的动脉上方部位,随后确定最大密度的投影,向前、后及左位等各方位行360度旋转以获取图像[3]。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及图形清晰度。(2)对比采用两组不同检查方法患者的诊断费用。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软件对收集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两组指标进行客观比较,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及图形清晰度

经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8.3%(59/60),对照组的检出率为96.6%(58/60),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可比性;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形清晰度可知,观察组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费用

经比较,采用MRI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费用为(782.5±48.2)元,显著高于采用CT检查的对照组(518.7±34.6)元,详见表1,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患者的诊断费用比较(元)

3.讨论

脑小血管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种疾病的患者通常会伴有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四肢麻木等临床症状[4],中老年人群常见的影像学发现包括脑小腔隙灶与白质疏松,也同时也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表现。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致残与致死率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选择正确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CT检查和MRI检查两种,其均有着较为显著的诊断效果。CT检查包括了计算机与X线技术[5],有着诊断速度快等优点。而MRI检查有着无伪影、无辐射的特点,相较于CT检查有着更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其分辨能力与敏感性也更优[6],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于颅内诊断。

综上所述,MRI检查以及CT检查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在图形质量上MRI检查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CT,但同时其诊断费用也更高。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小病灶的患者推荐使用MRI检查,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推荐使用CT检查。

参考文献:

[1]锁才跃,朱崇惠.MRI诊断脑小血管病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70-70.

[2]师海玲,刘常利,王建萍.头颅核磁共振诊断脑小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134-135.

[3]彭金亮.脑小血管病的MRI影像诊断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5):00208-00208.

[4]倪广峰,李晓玲.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和认知功能关系的MRI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5):10-12.

[5]于广会,和清源,刘林祥,等.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T_2加权成像在老年脑血管病急性发病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75-1278.

[6]李玲,周华东,王延江.脑小血管病MRI表现对痴呆的预测作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0):883-887.

课题编号:牡丹江医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zs201506;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2016-KYYWF-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