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血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测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resultsofbloodroutineanalysisofvenousbloodandperipheralbloodbybloodcellanalyzer.Theobjectoftheresearchmethodisselectedinourhospitalfrom2010to2012,236casesofpatientsreceivedroutinebloodtest,the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clinicaldata,wererandomlypidedintovenousbloodgroupand118casesinvenousblood,peripheralbloodgroupand118casesinfingertipbloodtestresults,comparedtotheoutside;in0min,10minandatthetimeof30mindetection,analysisofthe3testresultsoftwogroupsofwhitebloodcellsandplateletsincontrast,analysisofitsstability.Resultstwogroupsofwhitebloodcells(WBC),redbloodcell(RBC),hemoglobin(HGB),meancorpuscularvolume(MCH),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platelet(PLT)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venousbloodinpatientsofeachgroup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3timechecktestthedata(P>0.05),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resultsofdetectionofperipheralbloodinpatientswith0mintimeand30mintimepoints(P<0.05),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detectionof10mintimeand30mintimepoints(P>0.05).Conclusionintheroutinebloodtest,thedetectionstructureofperipheralbloodwillbeaffectedbytime,whiletheresultsofvenousbloodtestarerepeatableandaccurate.
Keywords:venousblood;peripheralblood;routinebloodtest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试验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帮助,因此临床医学要求血常规检查具备较高的稳定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实践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血液分析仪可以有效提高血常规检测的质量和效率,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及准确率高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236例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113例,患者年龄在9~65岁,平均年龄为(35.7±1.5)岁,健康体检者有130例,其他106例为门诊患者,其中腰间盘突出患者1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排除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各11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试剂
本次研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实施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清洗剂和稀释液为检查使用的配套试剂,仪器使用前做好保养工作,保证血液检测过程中仪器性能的稳定。使用浓度为150g/L的EDTA-K2溶液30u1放入已经硅化的塑料试管(每个试管含有4.5mgEDTA-K2,可以抗凝3ml全血)当中,烘干之后用于采集静脉血;使用浓度为150g/L的EDTA-K2溶液10u1放入已经硅化的塑料试管(每个试管含有1.5mgEDTA-K2,可以抗凝1ml全血)当中,烘干之后用于采集末梢血。
1.3方法
末梢血组患者:采血使用一次性的安全末梢采血针与患者指尖处采集血液样本,将采集的血液注入抗凝管中,颠倒混匀,操作时要轻缓,避免出现溶血。取出少量血液放置到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检测的结果;将抗凝血放置10min后摇匀,取少量血液于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将抗凝血放置30min后摇匀,取少量血液于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静脉血组患者:与患者肘静脉处采集血液样2ml,注入抗凝管中,采样上述相同的方法予以血液检测,记录3次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检测结果。
仪器吸入的30u1抗凝全血是在机器内自动加试剂稀释,当粒子通过两电极之间的小孔时,由电阻变化产生脉冲信号,信号经放大、甄别及整形,在计数系统内分析和计算血细胞的数量与大小,而包细胞是在溶血剂作用下溶解红细胞之后按照上述方法测量。
1.4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于0min点血常规检测结果,同时血液检查中仔细观察患者在3个不同时间点时,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统计之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指标存在差异。
1.5统计处理
采取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率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
本次研究的118例静脉血组患者和末梢血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8项主要参数经统计计算,除平均红细胞体积(MHC)之外,其他7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时间点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测结果对比
通过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点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末梢血组:患者在30min时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与10min时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30min时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显著低于0min时的检测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30min时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30min时血小板检测计数显著高于与0min时血小板检测计数,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静脉血组患者在0min、10min及30min时白细胞检测结果和血小板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
3讨论
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渐丰富,患病的诱因越来越复杂,而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也越来越多地依赖实验的检测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检验正沿着快速、精确、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当前住院患者中有60%以上患者的病种诊断都需要借助临床检验结果实施诊断和治疗,因此实验检测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师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如何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血常规检测工作者始终面临的重要难题,由于受过去采血习惯影响,多数医院现在还在使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而多数学者认为除婴幼儿之外,其他年龄的患者均应使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2]。
血液分析仪的开发和普及,尤其是多参数血液分析仪在医院检验科使用后使快速检测血常规成为现实,而且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直接吸取全血进行检测,计数血量多于人工的方法,同时可以避免人工稀释操作折算产生的误差,不仅提高了检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血液检测结果的精度。在血液检查中,各成分的病理性变化直接反应了患者体内器官的部分病症,因此临床疾病诊断工作中,行血常规检查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临床上对比血液指标主要选择动脉血、静脉血及毛细血管,动脉血的血样检测主要应用在血气分析中,而静脉血和毛细血管两处血液无论是细胞的成分还是化学组成等均存在很大差异,所有临床诊断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采血方法[3]。静脉血检查通常选择肘静脉,此方法因采血量少和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临床实践中;末梢血检查一般选择指尖,因为末梢处血液的循环较差,受温度影响较大,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实际数值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容易造成临川误诊,而且末梢血采集可能会受到穿刺位置深浅、采血动作快慢及具体部位温度等影响,因此检查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
血液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经t检验分析,8项主要参数中出MCH外其他7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该结论与曹燕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这说明不同的采血方式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会导致结果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如果临床上交叉使用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定,用其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可能会导致误诊。从本次研究中发现,末梢血采集之后如果立刻开展血常规检测会出现白细胞短暂性升高和血小板短暂性降低的错误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末梢血采集时受挤压导致血液样本中混进少量组织液,血小板形态发生一定变化,外膜快速形成向外伸展的微小管游离端,这些游离端与血小板膜内微丝组成伪足,并快速聚集成与淋巴细胞体积相似的细胞群,分析仪上会将其误认为淋巴细胞,造成白细胞计数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凝管中EDTA-2开始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则采血初期血小板的假性聚集逐渐恢复正常状态。选取的118例末梢血患者在10min和30min时计数存在一致性,而0min与30min时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也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在抗凝管内放置10min左右可以解除血小板的假性聚集,使血细胞分析仪中的计数恢复正常,本次研究中也发现静脉血采集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通过静脉采集血液行血常规检查,数据的准确性高,而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病理性变化,具有很大的可重复性,适合患者各种状态下血液检查,尤其适合要求立刻给出检查结果的急诊患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4]。
总之,静脉血各成分不易受环境变化影响,血液不混杂组织液,各种成分与体循环血液比例相当,能够较好第反应全身血液的循环情况,而且也适合用血量较大的血液分析仪,可以重复测定,多次采血测定结果的变异性小。为了提高血液分析仪的准确性,使结果更符合患者体内真实情况,临床推荐使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充分混合后在30min~4h内上机完成测定[5]。
参考文献:
[1]常永超,刘好,刘治平,等.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0,11(02):111-113.
[2]梁玉江,乐丽霞,张全喜,等.两种不同方法检测80例学龄前儿童血常规结果比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7(11):1370-1371.
[3]马劲,蔺志强.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42(22):60-61.
[4]何昕,曹燕,肖燕青.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5(26):3561-3563.
[5]王兵.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32(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