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性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耐药性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干预

王申莲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结核内科一病房116027

摘要:目的探究耐药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心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4~2017.10收入90例耐药性肺结核病人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耐药性;肺结核;心理干预;焦虑

结核疾病是属于现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类传染性疾病,据现在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约有20亿上人群感染结合分歧杆菌,其中约有5000万人群是属于耐药人群[1]。现临床上主要由于分歧杆菌耐药情况出现,导致感染人数在不断上升,使结核感染出现在此流行状态,对结核杆菌控制主要是通过诊断以及积极治疗,已达到病情控制情况。但临床上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上耐药性减少,并提高肺结核治愈率,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其中心理护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但是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少[3],因此,本文就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4~2017.10收入90例耐药性肺结核病人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经过本院专业医师确诊为肺结核;所有患者治疗依从性好,能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无严重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无认知、言语障碍;排除一般资料不全者。对照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34~67岁,平均(42.5±4.7)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32~66岁,平均(43.5±5.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以积极乐观态度接受相关治疗,并根据患者接受教育程度,选择合适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需要坚持服用药物,避免出现间断服药情况出现。完成规定治疗疗程,不可以自行停止用药。定期告知患者需要进行复诊,加强营养支持,并予以高蛋白、高热量以及高维生素饮食。

1.2.2观察组

观察组除上述常规护理以外,并予以心理干预,具体如下:1.由于肺结核疾病治疗时间较长,并且具有一定传染性,病情极易反复发作,而其家属探视时间有限,如果不加强对患者关心,会使患者产生被遗弃自卑心理,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一定信心。护理人员应当以平静、友好方式与患者进行交谈,并建立友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针对疾病不断阶段以及病情不同,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相关病情知识以及康复知识宣传,鼓励亲属定期进行探视,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2.由于人是属于社会属性个体,在患者患病期间,来自于社会以及家庭支持同样会影响到患者情绪,此时,患者支持来源于家属,良好家庭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情感心理支持以及照顾,并使患者心理上得到一定满足,安心接受治疗,此时,可以让患者家属陪伴其中,并向他们详细讲解此疾病治疗方式以及临床上具体表现,并使他们可以耐心对待患者,并予以患者支持。3.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可以请心理医师做好一对一心理干预以及治疗,对焦虑不安患者可以让他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并加以疏导解决,护理人员可以在旁予以眼神、握手、触摸方式进行安慰。对于抑郁严重患者随时关注情绪变化情况,并移除危险物品,防止患者自杀。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护理前后情绪进行比较,分属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比较两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疾病是属于呼吸系统中发病率列举首位疾病,是属于当前临床上传染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疾病。虽然现在肺结核疾病传染性不太强,国家也加大对此方面投入,预防措施到位。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存在一定自卑感,尤其是一些出现耐药性患者,耐药肺结核患者不仅仅遭受到疾病折磨,其负面情绪更加明显,久治不愈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后期治疗,最终影响到疾病预后[5]。

本文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上予以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临床上患者不良情绪,优于对照组。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出现焦虑感以及自尊感,并且能够也许提高患者治疗疾病信心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能够使患者摆脱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上治疗效果。良好应对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予以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并予以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淑平,田艳茹,耿藏缺等.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应对方式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23):3667-3669.

[2]张金萍,孙万玲,矫晓克等.肺结核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感知能力的特点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10):1050-1054.

[3]魏萱,杨平,徐凌忠等.初治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2):194-196.

[4]彭韫丽,席秀娟,秦艳秋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及心理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1-12,13.

[5]余婷.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的照护模式护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4):190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