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妇幼保健院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孕妇胎膜早破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98例胎膜早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分为2组,A组50例患者,B组48例患者。收集孕产妇全血、胎盘、宫颈分泌物等组织标本,检测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宫颈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在胎膜早破组(A1组足月、未足月B1组)孕妇血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71%、63.64%,明显升高。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胎膜早破早期病因学诊断和预防工作。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胎膜早破;足月产
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applicationofprocalcitoninand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in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inpregnantwomen.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wastoselect98casesof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pidedinto2groupsaccordingtotheorderofadmission,50patientsingroupAand48patientsingroupB.Thewholeblood,placentaandcervixsecretionofpregnantandlyinginwomenwerecollectedtodetectthecultureofcalcitonin,hyper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bloodroutineandcervicalsecretion.Resultsthepositiverateofhyper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inpregnantwomenwith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groupA1,full-termandincompleteB1group)was65.71%and63.64%respectively.Conclusiondetectionof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ishelpfulforearlydiagnosisandpreventionof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
Keywords:procalcitonin;hyper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full-termdelivery
胎膜早破是孕期常見的并发症,大部分胎膜早破病因不明,但生殖道感染是重要病因。人类超敏C反应蛋白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一旦发生炎症,超敏CRP水平即升高,而孕产妇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炎症相关[1]。该文通过对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分析,通过敏感性、特异性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了解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在胎膜早破病人感染中的价值。综合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从而减少胎膜早破及因胎膜早破引起的感染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危害[2],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分为2组,A组50例患者,B组48例患者。根据结果,A组再细分为A1足月胎膜早破组(20例),A2对照组(30例);B组再细分为B1未足月胎膜早破组(26例),B2对照组(22例)。A1组平均年龄为(24±4)岁,平均孕周为(37.5±3)周,A2组平均(28±3)岁,平均孕周(38.4±3)周。B1平均年龄为(25±3)岁,平均孕周为(35.5±4)周。B2组平均(26±3)岁,平均孕周为(38.1±3)周。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初产妇,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对象的选择纳入标准:A1组:孕37~41+6周,单胎初产胎膜早破的孕妇,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B1组:孕28~36+6周,单胎初产胎膜早破的孕妇,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剔除标准:孕妇出现除胎膜早破以外的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剔除实验组。
1.2.2对照组的选择A2组、B2组纳入标准:同一家医院孕37~41+6周单胎初产胎膜未破的孕妇,均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剔除标准:孕妇出现产科并发症者剔除对照组。
1.2.3标本采集分别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孕产妇产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宫颈分泌物。分娩后胎盘病理检查。
1.2.4实验检测A1组、B1组患者入院后均急查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测定,同时该组病人行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以上标本均送至该院检验科行检测。分娩后胎盘均送病理检查。抽血由专业护士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抽取血液标本,宫颈分泌物由统一规定进行取材;实验部分由专人专门负责标本处理及结果输出;病理检查由病理科人员制片及病理诊断。A2组、B2组患者入院后均急查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测定,同时该组患者行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以上标本均送至该院检验科行检测。
1.3数据分析
计算A1组、A2组之间;B1组、B2组之间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阳性率的比较。胎膜早破组中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比较。
2结果
2.1A1组与A2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的比较
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比较,足月胎膜早破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90,P<0.05)。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比较,胎膜早破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8,P<0.05)。
2.2B1组与B2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的比较
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比较,未足月胎膜早破B1组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96,P
2.3A1组中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各项指标比较
胎膜早破组中C反应蛋白在诊断羊膜腔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00%、85.00%、93.48%、70.83%。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羊膜腔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00%、90.00%、77.78%、29.51%。超敏C反應蛋白在诊断胎膜早破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血清降钙素原。
2.5A1组与A2组血常规和宫颈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
两组的血常规阳性率比较,A1组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66,P<0.05)。两组的宫颈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胎膜早破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9.P<0.05)。
2.6B1组与B2组血常规和宫颈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
两组的血常规阳性率比较,B1组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31,P<0.05)。
3讨论
孕妇在临产前出现胎膜破裂的现象称之为胎膜早破,一般分为两种,即足月胎膜早破以及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指孕妇妊娠不低于37周,未足月指孕妇妊娠未满37周[3]。据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4]。孕妇胎膜早破会导致围产儿死亡、早产或者引发产后感染,为有效避免胎膜早破对孕妇及胎儿早产不良影响,应该对胎膜早破进行预测以及预防。诱发胎膜早破因素中感染占比较多,由此需要针对感染做好重点预防[5]。母体炎症反应会导致宫缩出现,在炎症过程中,参与免疫应答反应的免疫细胞所产生的白介素类细胞因子会直接导致子宫出现收缩;部分炎症介质会产生前列腺素,致使孕妇出现宫缩,例如花生四烯酸系统[6]。
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期极灵敏的炎性指标之一,当孕妇有创伤、感染以及炎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时,会直接升高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较正常水平会高出2000倍[7]。在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发挥了较大的价值,在产科诊断中,已经成为胎膜早破感染疾病的诊断依据,对抗生素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该组研究中,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含量也有显著提升[8]。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其为降钙素的前体,在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的临床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作为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应用价值较高。程国梅等[7]学者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孕妇中的监测和应用》一文中探究指出,经C-反应蛋白对绒毛膜羊膜炎进行诊断后,灵敏度达到63.16%,特异度达到52.38%,阳性预测值为52.17%,阴性预测值为58.82%,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灵敏度达到73.68%,特异度为61.90%,阳性预测值为70.00%,阴性预测值为65.00%,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
该文研究结果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可作为胎膜早破病因学的一个诊断标准。超敏C反应蛋白在对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方面,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降钙素原有一定优势,对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的诊断率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有助于胎膜早破早期病因学诊断和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雷志英,黄海妮,李卫.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与新生儿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2008,9(4):265-268.
[2]黄惠莹,梁剑戈.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胎膜早破的临床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5):516-517.
[3]靳瑾,张燕,王志坚,等.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3):465-468.
[4]龚享锋,周慧梅,曾今恒,等.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5):2504-2506.
[5]刘文君,丁国芳,刘红,等.母体血清C反应蛋白诊断早发性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4,43(34):4605-4607.
[6]马文革,蔡银素,杨翠丽,等.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1,33(4):542-543.
[7]程国梅,霍会蚕,崔世红,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孕妇中的监测和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55-1957.
[8]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