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钟孝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五常法”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钟孝勤

钟孝勤梁小玲

梧州市工人医院内镜室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消化内镜护理的患者采取“五常法”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护理的13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具体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6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五常法”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6例(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54例(78.26%),研究组急诊物品所需时间、补充物品所需时间以及非常规物品所需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消化内镜护理的患者采取“五常法”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五常法”护理模式;消化内镜;护理质量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加之我国人们对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上为了提高消化内镜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通过转变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并且采取科学而又有效的“五常法”开展护理工作,加强对于护理工作的改革和完善,进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1-2]。本次研究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护理的69例患者,采取“五常法”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护理的13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具体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69例,本次研究均为患者自愿接受。其中,参照组男性40例,女性29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42.12±2.88)岁;研究组男性38例,女性31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42.84±3.37)岁。各组患者资料经过统计学比较后,得出P﹥0.05则为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开展常规的护理指导。

研究组采取“五常法”护理模式。“五常法”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基于清洁、组织、整顿以及规范等原则开展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1.2.1常清洁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确保消化内镜护理区域的整洁和干净,术后需要及时清除患者所残留的痰液和血渍,并且每天清洁相关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杀菌,加强对于内镜护理区域的卫生处理,每周定期开展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2.2常组织护理。确保消毒区域、胃肠镜诊查区域以及物品准备区域的完善和整洁,每天定期检查物品的齐全,确保物品整齐、完备。同时,需要及时清除已经过期或者报废的医疗器械和检查物品,并且及时补充全新的设备和物品。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新设备系统,将内镜编号严格排列,并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保管和处理,在使用时及时记录。护理人员在使用消化内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细则,做到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2.3常整顿护理。在开展消化内镜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整理有关物品,并且准确放置于固定位置,做好相应的标识,便于查找和使用。

1.2.4常规范护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管理则,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定期评估护理人员的完成情况,并将其纳入考核业绩,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1.2.5常自律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消化内镜护理管理体制开展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综合素养。

1.3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经过计算后,结果显示P<0.05则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6例(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54例(78.2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n(%)]

3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临床研究认为,可能是与不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所致,导致我国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通过利用消化内镜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4]。但是由于消化内镜检查作为一种侵犯性的操作,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受,进而并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展开,容易使得患者出现抵触和抗拒的心理情绪,严重降低了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于消化内镜的护理干预[5-6]。本次研究经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6例(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54例(78.26%),研究组急诊物品所需时间、补充物品所需时间以及非常规物品所需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通过采取“五常法”的护理模式,加强对于检查区域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积极规范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护,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自律性,进而确保检查区域的干净和整洁,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采取“五常法”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接受消化内镜护理患者的满意程度,从根本上改善了护理管理质量,更加利于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陈素欣,刘小丽,甘婉儿.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72-573.

[2]王兴丽.临床护理路径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0):919-920.

[3]全怡,陶岚,姜琳.戴明循环管理法联合头脑风暴法在消化内镜治疗中对护理配合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2):123-126.

[4]何红梅,赖福英,黄丽,等.应用FMEA降低住院患者消化内镜检查风险[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4):41-43.

[5]覃喜香,彭铁立,刘均英,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7):160-164.

[6]陈毅静.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临床实施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649-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