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张萍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天津300222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范围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从中随机性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这8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其自愿性,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5.00%,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应用于预防心肌梗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心肌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预后效果

作为心肌梗死患者手术治疗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休养,下肢血流速度增加、血液粘稠度提高,进而表现出下肢憋胀、疼痛等。该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等,病情严重者甚至还需要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或者截肢[1]。这一情况引发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在本文当中,针对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以下是详细描述。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是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知晓本次研究。从中抽选出病例数80例,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数为22例,女性为1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58-74岁,平均年龄:64.4±4.2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2±1.2年;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段分布在59岁到78岁之间,平均值为:68.8±4.5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3.3±1.3年。

对比上述2组患者基本资料,并无较大的差异性:P大于0.05,故而能够进一步对比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内容需根据医嘱实施[2]。

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为:①术前,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准备,并通知好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手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嘱咐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并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友谊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促使患者能够保持耐心面对治疗。

②手术后护理嘱咐患者在手术直至康复时期应多饮水,避免血液粘稠度过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每天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嘱咐患者不宜长时间卧床,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鼓励患者积极进行下肢活动,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膝关节运动,嘱咐患者家属按摩患者的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患者每晚在入院前可以采用热毛巾擦拭下肢,或使用温水泡脚。

③手术后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优质、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不适、恐惧等心理。向患者介绍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预防的知识,向患者,必要时,安排治疗效果较高的患者,让其讲述自身的亲身经历,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4]。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中自制调查表,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100%-不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用“%”的形式,表示2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2.0软件核对后,当2组心肌梗死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2组心肌梗死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0%(8例),将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卡方值=4.1143P值=0.0425。

2.22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00%,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详细见表1)。

表1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心肌梗死是近些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针对该疾病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改善其病情。其中,手术后的并发症会影响到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5]。

综合性护理模式是将多种护理模式综合应用在一起,以人性化护理理念为基础,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针对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康复[6]。综合性护理模式中,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下肢护理、术后护理进行全面优质的护理,以按摩、热敷、多运动等方式,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7]。

在对这80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比较2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减少不良反应,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莹.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76-77.

[2]谢国柳,张伟,陈娜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57-158.

[3]郑春敏.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1):1337-1338.

[4]郭向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290-291.

[5]曹甜.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9):183-184.

[6]朱敏林,梁丽珠,谢玉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3):187-189.

[7]姜凡,李瑞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