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其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密切相关[1]。本次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将其采用盲选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两组。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3.2±6.1)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2.9±6.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护理:⑴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起坐训练、关节活动训练以及床下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以及步行训练。同时待患者好转后指导其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康复训练的强度、时间及内容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一般20~30min/次,1次/d,以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宜。⑵良肢位摆放的早期护理:①仰卧位:患者头部、患侧肩胛骨下放置软枕,抬高肩部,上臂稍外展外旋,腕、肘关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分开伸直。同时在患侧髋关节、臀部、大腿的外侧放置枕头,防止下肢外旋,抬高膝关节,向内微屈。②健侧卧位:患侧在上的体位,健体自然摆放,患者头部、胸前放置枕头,患肢向前伸,患侧肘关节外展,腕、肘关节伸展并放于枕上,同时患侧髋、膝关节保持自然向前屈曲。③患侧卧位:患肢体在上,健侧在下的体位,患者躯干稍后旋,后背放置枕头,患臂前伸,前臂外旋,拉出患肩以防受压,掌心向上,手指张开。同时患侧膝关节微屈曲,髋关节稍后伸。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肢体无不适感出现,行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肢体偶见疼痛难忍状况,但多能自己恢复,患肢活动部分恢复正常;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肢体活度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6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常出现弛缓性瘫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肌张力逐渐增加,患者常表现为下肢以伸肌痉挛以及上肢以屈肌痉挛等异常运动模式。以往临床多关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但多数患者不能够控制瘫痪肢体的功能位。有研究显示,若患者的患肢的功能位不能得到正确的摆放,随着越来越多的不正确姿势形成,易导致错误信息传递至患者的患侧脑神经组织,从而引发使肌肉间动力学紊乱,导致多种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2]。良肢位摆放是一种治疗体位,其目的主要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形成,以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和保护肩关节。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床上保持良好的体位在其早期康复训练中有利于患肢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3]。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结果中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61%)(P<0.05),可见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对该站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英,袁莉,王建华,等.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3):232-234.
[2]曹钏宏,常巧云,吴小花.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6):676-678.
[3]孟庆莲,赫军.良肢位摆放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