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87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李孝华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衡阳4215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将对照组治疗方式中的利福平换成加替沙星,吡嗪酰胺换成链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烟肼+加替沙星+链霉素+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对于肺部病灶的吸收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的降低、治疗时间的缩短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较之其他治疗方式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安全性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乙型肝炎(HBV)患者约7000万,而其中约有2000万人属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而肺结核也是我国高发病之一,居世界第二,每年新发结核者有400余万人,因此肺结核患者合并CHB概率也比较高,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也成为抗结核过程出现肝损伤的重要诱导因素。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将直接导致患者治疗效率大大降低,严重者甚至会因肝功能衰竭而出现死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7例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将对照组治疗方式中的利福平换成加替沙星,吡嗪酰胺换成链霉素进行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7例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在19~63岁,平均(35.6±9.2)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36.4±8.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肺结核与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且于研究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脂肪肝、免疫性肝炎以及其他疾病引发的肝炎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案如下:前2个月,异烟肼片300mg,利福平胶囊450mg,乙胺丁醇片750mg,均每天口服1次,吡嗪酰胺片500mg,每天三次;后4个月异烟肼片300mg,利福平胶囊450mg。同时服用硫普罗宁片,100mg,每天3次,总疗程6个月。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加替沙星+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案如下:前3个月,异烟肼300mg,加替沙星400mg,乙胺丁醇750mg,均每天口服1次,链霉素750mg,每天肌注1次,后9个月,继续口服异烟肼300mg,加替沙星400mg,乙胺丁醇750mg。同时服用硫普罗宁片,100mg,每天3次,总疗程1年。

1.3疗效评价指标

本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肺部病灶钙化吸收且痰菌检查结果为阴性者视为治愈;肺部病灶缩小面积超过50%以上者视为显效;肺部病灶缩小面积在10%~50%之间者视为有效;病灶缩小面积小于10%甚至有增大趋势者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除观察治疗效果外,还需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9.0进行统计与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值进行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应用卡方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视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讨论

在结核化疗治疗方案中,异烟肼、吡嗪酰胺以及利福平是最为常见的药物,这类药物具有较为明显的抗结核治疗效果,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害等副作用。既有研究文献表明,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也会存在一定的病理性损害,而这使得患者肝脏清除药物的几率大大降低,药物毒性由此增加,肝脏损伤进一步加重。因此,减轻肝脏损伤成为临床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点。本组实验中,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加替沙星+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使用加替沙星与链霉素代替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可有效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

总而言之,给予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加替沙星+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且肝脏损害程度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曾秀忠,麦群娣,曹丽红,洪婉媚.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使用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0):72-73.

[2]杨帆.不同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181-182.

[3]赵巍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3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50-51.

[4]张维静.联合用药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7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186-187.

[5]石华.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或护肝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