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300202
摘要:目的: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别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的治疗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治疗,观察组则主要以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有效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对异常子宫出血病症治疗康复效果相比较,经本次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宫腔镜下电切术的采用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实际的治疗推广价值。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下;电切术;刮宫术
作为一种临床中频发的妇科疾病,异常子宫出血病症可占妇科病症针对的1/3。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引发该病症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宫良性病变导致的,其中子宫内膜癌和白血病等恶性病变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病症的引发几率相对较高[1]。因此在患者病症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缓解患者病症痛苦最为有效的诊治措施。随着近年来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下的手术方式在其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的治疗价值进行具体的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10.9)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6±2.3)年;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5-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11.3)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4.3±3.1)年;两组患者皆符合临床的诊断标准,其中80例患者具有分娩史36例、不孕6例、未孕21例、流产17例。同时伴有月经频繁、经期长、子宫出血量大等临床表现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首先进行了阴道分泌物的检查以及相应的补血治疗等术前准备,在保障患者身体状况满足手术相关要求后对患者施行手术的治疗。其中对照组施行宫腔镜下刮宫手术的治疗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应利用宫腔镜对患者的宫腔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其中良性占位病变的患者进行排除,使刮匙型号的适应性得以保障,再对患者进行刮宫的手术治疗。在完成刮宫后应对患者子宫内膜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另外观察组患者以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完成麻醉后,取患者膀胱结石的位置,扩张器宫颈,将宫腔镜置入。再利用20%浓度的甘露醇使宫腔实现膨其的效果,使其充分的进行暴露[2]。再以利用电切环对子宫后壁依据逆时针的方向将患者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与浅肌层进行全面的切除,直至切除到与宫颈内口的水平,然后再切除患者的宫底内膜。完成切除手术后再以电凝球对手术的创面点性型实现电凝止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的康复有效率,其中包括:①显效是指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出血现象再无发生,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无其它病灶现象的复发;②有效是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其出血现象具有明显的改善;③无效是指患者的病情未得到任何的好转,仍然具有出血的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2进行检验,统计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有效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9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其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比较结果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康复有效率的比较(n,%)
注:2=5.38,p<0.05。
3讨论
作为当前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疾病,致使子宫异常出血病症发生,其中25%的患者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另有75%的患者是由于功能性病变。对于器质性病变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等病变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病症的发生。作为女性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宫对于维护女性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异常出血的现象主要是由子宫内膜疾病造成的[3]。另外部分患者可因为节育器的错位或内分泌失调等原因,也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现象的发生。通常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药物治疗与刮宫手术治疗的方式,若以上治疗方式采用效果无效的情况下,则采取子宫切除术的治疗。该种手术治疗方式的运用,对于患者的生育方面与激素平衡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其影响使长期而无法逆转的。当前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方式的应用,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可以讲是具有较大有效性。同时此种手术治疗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妇科出血性疾病与宫内疾病的检查治疗中。是依据腹腔镜的应用对患者宫内膜的形态、病灶部位、大小、范围等可清晰的进行观察了解,并在可直视的状态下进行取材与手术,使疾病检出率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明显的提升。本次研究则主要是以腹腔镜下刮宫术和电切术两种手术的质量方式,展开其治疗价值的分析研究。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康复有效率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9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其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分别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对异常子宫出血病症治疗康复效果相比较,经本次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宫腔镜下电切术的采用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实际的治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秦妍婷.宫腔镜下电切术及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及病因检出率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874-4876.
[2]焦艳红.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24):158-159.
[3]邓相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心理医生,2017,23(2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