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中医医院621700
摘要:目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其均被误诊为慢性胃炎,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按照其就诊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联合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为其实施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可以较好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误诊;慢性胃炎
消化内科患者中,1/3左右患者因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而就诊,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较为相似,其临床症状均为消化不良,并不具有特意性,因此,临床诊断较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长期通过胃炎治疗药物进行治疗[1-2]。本文主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的情况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其均被误诊为慢性胃炎,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按照其就诊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联合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每组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症状的一项或多项标准:a:早饱;b:餐后饱胀不适;c:上腹烧伤感;d:上腹痛。为患者实施检查,胃镜下不存在肿瘤、溃疡、糜烂等器质性病变;X线、B超、实验室检查,将肠道、胰腺、肝、胆等病变排除。
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32/28,年龄处于21岁-73岁的范围内,年龄均值为(48.12±5.66)岁;18例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窦胃炎,10例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底胃炎,8例为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体胃炎,4例被误诊为十二指肠炎症;Hp阳性患者17例,Hp阴性患者43例。
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34/26,年龄处于20岁-75岁的范围内,年龄均值为(47.95±5.67)岁;17例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窦胃炎,11例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底胃炎,9例为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体胃炎,3例被误诊为十二指肠炎症;Hp阳性患者16例,Hp阴性患者44例。
2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知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相关药物的治疗,其进行年龄、性别、误诊情况、Hp感染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之间可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多潘立酮治疗,药物口服,每天3次,每次10毫克,于餐前用药。
实验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其中多潘立酮治疗措施与对照组一致;阿米替林,口服,每天2次,每次25毫克,餐前用药。
2组患者均接受相关治疗3周。
1.3观察指标
对2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治愈:患者的恶心呕吐、胃反酸、上腹胀痛、烧心等不良症状消失,且不存在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显效:患者的不良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未出现复发情况;有效:患者的不良症状较治疗前好转,疾病复发次数较少;无效:患者的不良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数据处理
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表明2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P<0.05。如表1:
表1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患者由于相关原因而出现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导致患者患病的主要因素包括胆汁反流、Hp(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多数慢性胃炎患者不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的情况[3]。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起源于患者的十二指肠、胃等区域,但是并不存在能够解释症状的代谢性、系统性、器质性疾病证据的消化不良症状。为患者实施胃镜下进行诊断,难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进行区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胃镜检查,其几乎均存在胃黏膜炎症改变的情况,特别是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炎症表现为活动性,这样就增加了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鉴别难度[4]。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会因为各种应激刺激而出现黏膜免疫激活反应,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炎症病变,但是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患者的心理、精神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与胃电活动异常、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因素所致的内脏神经反应性增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此种状态下,患者的胃分泌功能、运动功能会减弱,甚至出现停止的情况,其肠蠕动会表现为抑制状态。加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观察,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其同时存在精神心理因素,临床为其实施治疗时,常需要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来促进其症状的缓解[5-6]。
多潘立酮是促胃动力药物的一种,其可对多巴胺2受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提高食管下边括约肌的张力,对胃肠道平滑肌起到推动的作用,更好促进患者的胃排空,避免或减少十二指肠发生反流的现象。阿米替林是抗抑郁药物的一种,属于三环类,可以对患者的焦虑性抑郁症、激动性抑郁症等进行有效的治疗,之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使得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接受治疗。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联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误诊为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可较好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意义重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的实验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仅多潘立酮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68.33%)。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临床实施诊断时,较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临床应加强两种疾病研究,更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鉴别,从而为患者实施更加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金光润,窦云霞.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2(32):59-60.
[2]易智慧,杨正兵,冯丽等.功能性烧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3):489-492.
[3]雒芳(综述),刘纯伦(审校).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662-1664,1665.
[4]祁文.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58-59.
[5]陈欧,羊建,邱雄等.胃黏膜血清检测技术及Hp-IgG抗体在萎缩性胃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7):471-472.
[6]彭娟(综述),陈道荣(审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7):97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