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邓一刀诊所中医科341400
作者简介:邓一刀性别:男出生年月:1971.09.14学历:本科职称:中医全科(中级)研究方向:中医全科,尤其疼痛科
【中图分类号】R41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04-01
腰三横突综合症是临床常见慢性腰腿痛临床上病程较长,多为青壮年患病,且在手法等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会采用手术切除松懈方法给予治疗。但存在手术创伤大,需住院,疗程较长,费用高而至难以施行。自2009年元月至2010年12月,我们观察治疗120例腰三横突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针刀组和对照组各60例。针刀组采用朱氏针刀松懈术,对照组采用冯氏手法。结果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05。表明针刀松懈术治疗该病具有无需住院、手术创伤微小、病人需要费用低易接受、疗程短、疗效高、无副作用之特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针刀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40岁。
2、诊断标准
2.1有劳损、外伤、着凉史。
2.2自诉腰痛,以脊柱两侧为甚,有时放射至膝关节以上的臀、髋、大腿等部位,少数伴有腹痛、早泄等症状,在弯腰及辰醒时症状较重。
2.3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明显压痛,有的条索状或卵园状筋结。
3、治疗
3.1针刀松懈术
A定位
B碘伏局部消毒,带无菌手套、铺巾。
C2%利多卡因5ml+局安奈德10mg,深入深筋膜,找准横突尖部,注入药液。
D自注射部位针入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达横突骨面,向外侧切割2-3刀,针刀再滑于横突尖部外缘筋膜切割2—3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3下,退出针刀,常规按压2分钟,创口外敷创口贴。
3.2手法
患者站立,头前屈弯腰放松几次,医生一手托扶腹部,一手压腰3横突尖部,一手上顶,手弹压操作在患者前屈活动中进行。患者站放松,医生一手抱住双肩,一手按压腰横突患部,操作在患者后仰闪动中进行。
4、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
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
未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功能障碍。
4.2治疗结果
针刀组60例,痊愈48例,好转6例,未愈6例,治愈率90%。
对照组60例,痊愈23例,好转7例,未愈30例,治疗率50%。
针刀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处理P<0.005。
5、典型病例
刘华英,女,56岁,腰痛20余年。疼以脊柱左侧为甚,伴腹部下坠感,放射至臀部,症状时重时轻,劳累后疼痛加剧,弯腰劳作后,腰不能伸直,需双手扶持,经服中西药及手法等治疗效差。现腰臀部疼痛弯腰受限,起床翻身困难。查体,脊柱左凸,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肿大,触痛,触之有结节感。X线排除腰椎骨质增生。采用针刀治疗二次,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6、体会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归属中医腰痛、痹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腰部劳损或外伤,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或腠理空虚,卫阳失固,气血失充,经筋失荣,经筋挛缩,久而而痹发于局部而为本病。其发病特点多见于其解剖特点。来自横突前动静脉分支血管束及交通支伴腰脊神经上侧支桓地由前向后,从中层腰脊膜穿出,各种各样的劳损创伤,可直接累及血管神经而产生腰背痛疼痛,并导致粘连挤迫或结疤卡压血管神经束产生临床症状。中医经筋辩证属足太阳经筋损伤。足太阳经筋“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损伤后“津液涩渗”,分泌各种致痛物质,局部气血不通发为本病,日久则形成“横络”卡压经脉。松懈分离消除压迫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虽然视野清创剥离彻底,但至少留下了3cm以上手术疤痕,棘简韧带,腰脊膜损伤较大,费用较大,最少住院10天,病人不太愿意接受。
针刀疗法将针刺疗法和手术松懈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一方面利用针的作用,疏通气血,治血化瘀,另一方面利用刀的切割松懈作用,松懈粘连,祛除卡压,改善微循环,除除无茵性炎症,恢复生物力学力平衡,“以松至痛,通则不痛”。另外,根据生物力学,在弯腰时,腰三横突在骶棘肌深面上升,在人体直腰和后伸时,腰三横突在骶棘肌深面下降,针刀后行腰部手法可增强松懈,协同恢复神经及相应肌群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