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彩莲
[摘要]目的通过对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在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多角度调查,针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类型、与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预防和减少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为有效减少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医学生运动损伤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预防并减少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意义深远。
[关键词]非体育专业运动损伤有效预防
TheSportsInjuryoftheNon-professionalSportsStudentintheMedicalSchoolofYan’anUniversity
RuanCailian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asonsandtypesofsportsinjuryandtheirrelationshipwiththesportthroughanalyzingthesportsinjurieshappenedontheclinicalmedicalfreshmenintheMedicalSchoolofYan’anUniversityinordertoprovidesuggestionsonhowtopreventandreducesportsinjuriesamongthenon-sportsmajors.MethodsQuestionnairesurve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ResultsThesportsinjuryofmedicalstudentsisrelatedwithmanyfactors.ConclusionEffectivepreventivemeasurescanpreventandreducethesportsinjuryamongnon-sportsmajors,whichisoffar-reachingsignificance.
Keywords:non-sportsmajor;sportsinjury;effectiveprevention
有效促进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每所学校的共同任务,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第一指导思想。作为体育教学者和体育教师,更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健康,通过体育教学使在校大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我们对延安大学医学院大一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业余体育活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损伤发生率与运动场所、运动项目、损伤发生部位、准备活动程序等相关因素关系密切。
1.对象与方法以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在体育课上有过运动损伤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共计435人,其中有过损伤的同学为120人,平均损伤率为27.61%。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
通过对120名有过损伤史的大学生的调查、询问。医学生上体育公共课的平均损伤率在27.61%。运动致伤因素很多,但它与专项技术要求关系密切,其损伤部位根据运动类型而不同。主要运动项目和损伤部位及损伤详情,见表。
表医学生常见运动损伤部位与项目分布表
损伤部位
损伤人数损伤率(%)运动项目
踝关节
腕关节
肘关节
肩关节
小腿三头肌
半月板
头面部
股四头肌
合计
3932.5篮、足球、体操、田径
1815体操、篮、排球
1714.3体操、举重、球类
98.9体操、标枪、球类
86.7跑、跳、体操、武术
43.3足、篮、排球、武术
32.5篮、排、足球
21.7足球、跑、跳
120100
由表可见:医学生运动损伤率排在首位的是踝部,其次是腕部、肘部等。3.结论与分析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造成的损伤大都是急性运动性损伤,其损伤率的高低与大学生的运动年限和运动能力的不同有关,但性别差异对损伤率影响不明显。运动损伤与各部位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踝关节损伤在医学生损伤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损伤后往往恢复较慢,给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都带来较大影响。它是造成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踝关节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是:内踝比外踝短,同时内侧的韧带及肌肉较外侧强,所以临床上易发生踝关节内翻过度而损伤外侧的韧带,同时,关节中的软骨和韧带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1]。因此,在很多项目中都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运动损伤率排在首位的是踝部。
医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学生身体素质差;学生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到位充分;技术差;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场地器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建议体育老师在上课前做好学生的运动健康教育,在上课时要遵守训练的基本原则,根据时间、强度、密度的不同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并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督,动作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分解动作到整体动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损伤率。而且老师要有一定的运动医学知识,即使学生发生了运动损伤,我们也能及时正确处理损伤部位。
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大学生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和锻炼的效果,而且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威胁。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提高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减少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对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意识,全面增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具有年轻、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等特点[2]。其运动损伤特点为:运动损伤种类多,且发生频率高。大学生运动损伤,不仅造成了其身体的伤害,且对在校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均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治疗运动损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意义深远[3]。
参考文献:
[1]KanisJA.Assessingtheriskofvertebralosteoporosis.SingaporeMed[J].2002,43(2):100-105.
[2]刘文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6):200-202.
[3]聂同海.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范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2008,36(5):65-71.
作者简介:阮彩莲(1974-),女,陕西延安人,讲师,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延安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从事基础解剖学方面的研究(陕西延安71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