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安杏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安杏星

安杏星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34001

【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发病12小时内用药组、发病12小时后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原发灶R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灶最大横截面积和原发灶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小时内用药组原发灶体积明显低于12小时后用药组(P<0.05);治疗组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2小时内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12小时后用药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12小时后用药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改善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疗效显著,且发病12小时内应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局部脑血流;脑水肿;用药时间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疾病谱也悄然发生变化,高血压人群在总人群总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也越来越多。尼莫地平是公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药物【1】,但关于其用药时机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从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脑水肿和临床疗效等角度对不同时期应用尼莫地平的患者进行评估,以期提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发病12小时内用药组、发病12小时后用药组和对照组各51例。发病12小时内用药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41-84(62.82±5.62)岁;发病12小时后用药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42-84(63.68±5.16)岁;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41-82(61.47±5.78)岁。全部患者均在发病3日内入院并满足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病情允许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根据血肿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使用20%甘露醇250-500ml/d、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3-10天。若血压大于180/100mmHg且难以控制,可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

发病12小时内用药组和发病12小时后用药组基础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另在发病12小时内和发病12小时后给予尼莫地平10mg+生理盐水50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滴入,1次/d,严密监测血压和心率,适时调整输液速度。用药10-15天后尼莫地平改为30mg口服,3次/d。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0天均行SPECT检查。静脉注射20~25cmi(740~925MBq)ECD显像剂(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由99钼99m锝发生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制造,纯化率大于90%方可使用。患者取仰卧位,矩阵64×64360度取数据帧共60帧。采用Butterworth滤波,每层设定厚2个象素单元。利用ROI技术,半定量测定原发病灶与对侧镜像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比值(Ra),并计算原发灶最大横截面的缺血面积,田氏法计算原发灶体积【2】。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10天时,观察SPECT检查所示原发灶Ra值、原发灶最大横截面积和原发灶体积。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方法从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角度评判三组患者临床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SPECT结果、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SPECT结果比较

治疗前,三组原发灶Ra值、原发灶最大横截面积、原发灶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d,用药组原发灶R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灶最大横截面积和原发灶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12小时内用药组原发灶体积显著低于发病12小时后用药组(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三组功能缺损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用药组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2小时内用药组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12小时后用药组,生活能力明显高于12小时后用药组(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是新时期高危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既往临床医生的关注点多局限于血肿大小、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的变化,但对于局部脑血流的减低不甚重视。实际上,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已经报道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损害并不亚于血肿本身【3】。本研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的体积明显小于原发灶缺血的体积,说明脑出血后有脑血流灌注量的下降,血肿部位血管活性物质造成脑血管痉挛和微循环障碍,可引起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血管源性脑水肿。SPECT显示上述病理变化非常清晰,从侧面反映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程判断中的临床价值【4】。

尼莫地平是选择性作用于颅内血管的钙通道阻滞剂,可与钙离子受体可逆性结合,阻止钙离子内流,逆转脑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从而降低钙超载,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减缓脑血流灌注量的下降【5】。尼莫地平防止钙超载的同时,还能保护神经元线粒体的完整性,防止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

本研究显示,应用尼莫地平的两组在SPECT结果和临床疗效上均显著优于不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的对照组,而发病12小时内用药组在原发灶体积、功能缺损和生活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发病12小时后用药组。杨鹤云【6】等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由此可知,尼莫地平对改善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疗效显著,且发病12小时内应用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SinarSJ,MendelowAD,GrahamDI,etal.Experiment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theeffectofnimodipimepretreatment[J].JNeurolNeurosurgPsy,1988,51:651.

[2]陈谦学,丁大成,秦军.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Meta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04):332-337.

[3]郭富强,杨友松,宋文忠,等.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6-9.

[4]徐磊.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2):114-115.

[5]郭东芳,何占国.20例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92-93.

[6]杨鹤云,杨正宇,张红莲,等.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肿、水肿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0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