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临床效果与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临床效果与预后分析

肖杰荣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535000

【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临床效果与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急诊救治方法,观察组给予改良的急诊救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记录和分析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成功率,医疗纠纷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m、PI指标升高,RI指标下降。并且观察组Vm、PI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RI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差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的重点就是缩短入院时间,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急诊救治;血流动力学指标;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

重症颅脑外伤在急诊中的比例较高,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伤残和死亡。据相关研究报道,颅脑外伤约占总外伤的10%以上,占创伤致死的50%以上,其死亡率已升至第3位。时间是救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影响因素。损伤后1h内是黄金时间,随着损伤至就医时间的延长,患者治疗成功率随着降低。而迅速准确的判定伤者的损伤程度,及早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1-2]。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患者,年龄18-6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58例,重物撞击32例,高处坠落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82±7.43)岁,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86±8.14)岁。排除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严重性器质病变患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急诊救治方法;观察组给予改良的急诊救治方法;协调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建立绿色生命通道。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集合完毕出车。救护车行车过程中电话联系病患的家属,仔细询问患者的现状,以备迅速施救。到达目的地后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及时给患者补充氧气,以留置针进行限制性补液。迅速联系医院,通知其做好接车、急救床位、相关器械等的准备工作。患者入院后迅速抽血送检、心电监护、保持气道畅通。待患者完成各项身体检查,及时查看结果。如有需要则迅速联系各科专家会诊。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检测指标是双侧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记录和分析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成功率,医疗纠纷和预后情况。

对患者跟踪随访3个月,计算生存率和预后情况。采用ADL进行预后评估:1级,恢复正常。2级,部分恢复独立生活能力。3级,需要帮助,存在语言和认知障碍。4级,生活不能自理,失去语言能力,但存在意识。5级,植物状态。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脑血流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大脑中动脉Vm、PI、RI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m、PI指标升高,RI指标下降。并且观察组Vm、PI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RI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差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交通意外、高处坠落或撞击导致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数目越来越多。其临床显著特点: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损伤面积大且类型多。必须及时救治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3]。但不幸的是,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之前就已经失去生命迹象,因此及时救治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患者容易丢失大量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低血压,血液中的氧气供给或摄取不足,不能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基本需求,而开始进行无氧代谢,产生大量的乳酸。随着乳酸含量的剧增,导致各脏器功能出现障碍,随之对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和死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黄金时间内救治尤其重要,在治疗前尽可能的缩短院前时间,给予急救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4]。

各科室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医护人员相互协调,共同建立绿色生命通道。由急救操作能力强并精通各科专业知识的医生、护理人员负责入院前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救护车上配备各等级的生命救护仪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集合完毕。1-3min内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出车,选择最优路线及时赶往急救地点。救护车行车过程中电话联系病患的家属,仔细询问患者的现状,以备迅速施救。到达事故地点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开阔地带,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评估,及时给患者补充氧气。对于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以留置针进行限制性补液。迅速联系医院,通知其做好接车、急救床位、相关器械等的准备工作。患者入院后采取急救绿色通道,迅速抽血送检、心电监护、保持气道畅通或者另外开发气道。待患者完成各项身体检查,及时查看结果。如有必要则迅速联系各科专家会诊。

综上所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的重点就是缩短入院时间,尽快抢救,争取在短时间内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杨丽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B):52-53.

[2]肖先华,李琦.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1,4(1):39-42.

[3]曾富荣,李乐.院前急救在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3):124-125.

[4]刘谷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路径的应用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1):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