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谈初中语文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李春生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初级中学(133613)李春生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良好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1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2教师要当好导演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洁、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3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与此同时,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连,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材料。当然,消极的情绪也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

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其思维的品质有关。在日常教学中,应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其品质,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等,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他们才能正确地思维,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在听课时,若能循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搞清了教师讲课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那么,一定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其智力水平相关。教师的启发诱导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都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可更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将其问题再分解成有梯度的相关的若干个小而易解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理解解决了,大的问题自然而然得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开展。当然,所分出的小问题应有价值,既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不断关注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善于求异,大胆对课题提出质疑,并在质疑中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引导和讲解,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