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县陶赖昭第一中学王雅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动力。学习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学生对教学情境和教材内容感到有趣、为其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这种兴趣很不稳定,常随产生兴趣的情境的消失而下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随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从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操作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进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下面是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的主要属性之一就是抽象,而中学生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创设生活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1.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刻板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对于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必急于提出,而是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供一定的实例。如我在讲二次函数应用时,我讲了这样一个实例:一个旅游团,收费标准是这样的:少于30人不组团,恰好是30人时每人交成本费800元,多一人每人少交10元,问这个旅游团带多少人时不挣钱也不赔钱?带多少人时挣钱最多?最多挣多少元?此时,学生的兴趣一下调动起来,纷纷展开了议论,利用已有的知识,有的列方程,有的用算术方法。虽然当时做对的不是很多,但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最后让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分析他们所列方程,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对比,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用二次函数来解决是这么简单,而且也意识到二次函数的重要性。我又及时画出了这道题的图象,很直观的反映了这个实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许多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和解决,关键是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境。
1.2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性、应用于现实。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地挖掘生活素材,要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领悟其中所蕴含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从而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用心,就不难找到便于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实例。
例如:在讲解多项式的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时,可以从班级集合排队时由矮到高的顺序排队来说明升幂排列,这是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又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设计问题:如果一层楼按高3米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对折20次有几层楼高?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折叠纸条,然后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条分缕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运算。既可体现教学的开放,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初步感悟到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创设幽默情境
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问题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为了根治学生犯=a这类错误,在此处我创设幽默情境教学,幽默是教学的佐料佳品。我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过渡保护”,即=|a|,并告诉学生要化简,先让a从“屋子”(根号)里走到“院子”(绝对值||)里,至于如何出“院子”这要看a的“体质”(正或负),“体质健壮”(a≥0)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的“小心感冒”,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学生听了哄堂大笑,并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我再不失时机地进行“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实施练习,进行强化巩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比如在讲“概率”时,我首先说了这样一句话:“概率,出身不好,表现不错。”学生当时很纳闷:难道对数学知识也要做阶级分析?自然,学生都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想弄个清楚明白。我接着说:“在赌场上,骰子点数的单双,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输赢。而人们对单双规律的关注,恐怕就是探讨概率问题的开始。概率的概念源于赌博场,可见出身不好。然而,当人们把概率作为一门科学,进行深入探究时,逐渐发掘出它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其表现的确实不错。”过了好长时间学生对这节概率的导入课还记忆犹新,这不能不说是幽默的力量。
3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设置悬念能尽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产生非知不可的欲望。当学生带着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时,积极性往往更容易被调动起来。而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线段的性质”时,教师提问:“从一地到另一地,怎样走路程最近?”会使全班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都来考虑这个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得出本节课要讲的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又如在教学“三点确定圆”这一节课时,我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有一个圆镜子,但一不小心打去一大块,谁有办法帮玻璃店师傅裁出一个和原来大小完全一样的完好的镜子呢?这样的设问给学生造成悬念,产生了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去思考,调动其了学生的积极性,都想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在一堂课的尾声中,学生自然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首尾呼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创设“栩栩如生”直观的问题情境
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因此,中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有直观形象的支持。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了中学生思维形象的具体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创设“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化了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形式的提供丰富表象。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讲新课前可以与学生做如下交谈:你到电影院看电影,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同学们都能说出根据电影票的号码,找排数再找号数。然后引导学生:在电影院内座位所在的排数和号数决定了这个座位所在的位置,由此可见,平面内的一个点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样不仅引出了本节的目标,也使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为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情感激发。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及对称轴、与x轴、y轴的交点随a、b、c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这样更便于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数学课中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通过教师的深入研究,抓住知识和学生思维特点间的切入点。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得好,就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唤起学生探究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