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选学内容如何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例谈初中数学选学内容如何教

徐学进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武邑镇中学(053400)徐学进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选学内容主要以“数学趣闻”、“数学发现”和“数学史”为题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具有思想性、实践性、挑战性的反映数学本质的阅读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其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所以,如何教好“选学内容”,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内涵和教育功能,成为教师努力探索的新课题。

1将“选学内容”创设成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单纯的复制和迁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建构。因此要求教师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经验,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中产生问号。有些“选学内容”的编写恰恰以实际生活作为素材,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因此,可以适当加以修改,用来导入或完善某些概念。例如:在七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有理数的乘除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后的选学材料《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课堂氛围充满生机活力。

课件演示翻牌游戏———桌上有9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你不妨试一试,看看会不会出现所有牌都反面向上?问:从这个结果,你能想到其中的数学道理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象,激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将“选学内容”改编成研究性课题

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交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些“选学内容”刚好处在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的位置,比较适合学生探究,教师可以加工,设计成适当的问题,编成研究性课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加以探究。

例如:八年级(上)

第十五章第2节《乘法公式》后有一篇选学材料《杨辉三角》,我们可以将之设计成如下问题:下表是“杨辉三角”图形中的一部分。问题一:根据横行的数字规律,第七行的数字是哪些?问题二:请计算(a+b)2,(a+b)3,(a+b)4。问题三:根据问题二的规律你能直接写出(a+b)6吗?通过对《杨辉三角》来经历探究公式的过程,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将“选学内容”演变为反思问题的切入口

知识、能力和创新三者应水乳交融,交融的基础是过程,反思则是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反思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反思能否从另外角度或途径去分析、思考,从而寻找多种方法求解,寻找最佳解题方案,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使材料成为问题的“策源地”和“催化剂”。使学生的思维朝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例如:《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其证明方法多种多样,且每种方法的背后都隐含着一定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学习八年级(下)第十八章第1节《勾股定理》后,我们可以结合后面的选学内容《勾股定理的证明》加以设计,使学生对这一定理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问题一:我们知道,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a2+b2=c2。下面介绍几种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你能根据这些图形及提示证明勾股定理吗?

2.1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证法(图1)。提示:(1)中拼成的正方形与(2)中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

2.2弦图的另一种证法(图2)。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外正方形的面积。

2.3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的证法(图3)。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问题二:除上述的几种证法外,你能尝试其他的证法吗?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很多,你若有兴趣可从有关书籍或互联网上找到一些证明方法,懂它,并与同学相互交流。经过对此题多种证法的反思,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