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配合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临证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配合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临证经验总结

杨卫平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华亭 744100

摘 要: 浅探奥美拉肠溶唑胶囊配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应

用,结合个人学习体会,笔者从溃疡病、慢性胃炎两个证型及临

床典型病例加以论述运用奥美拉唑胶囊配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

肠病的临证经验,并结合临床提出了独到的防治原则。

关键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半夏泻心汤;溃疡病; 慢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治疗误下伤中,以致少阳热邪乘虚内陷,郁结心下,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满或呕、或利的主方。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合芍药甘草汤与金铃子散,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胃肠疾病,效果甚佳,结合自身在临床上多年的经验总结,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思路和特点:因脾胃虚弱,气血阻滞,或食积内停,郁而日久,化热生火,故邓师善用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解里热,透热达表。现代药学研究,这三味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痢疾杆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1]因食积停滞,腑气不通,不通则痛,而胃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用枳实、槟榔通腑泻热,调畅气机。现代药理学研究,枳实、槟榔具有兴奋M胆碱能受体的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肠蠕动增强,胃肠液分泌增加,食欲增加,且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此两种疾病虽然相互独立,但邓师认为二者皆因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中气虚衰而导致脾胃功能升降失职而发病。因此,在治疗上多均可用平调寒热,清胃温脾,舒畅气机为治疗大法。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深得患者赞誉。

1 溃疡病

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2019年3月6日诊:胃胀10年,加重6月,近来胃脘部胀满疼痛,连及两胁肋,纳食不消,身体削瘦,气短胸闷,胃中灼热,口干口苦,嗳气泛酸,暴躁易怒,目昏头痛,大便溏薄,每因食冷,劳累或情绪波动时加重,8年前曾做胆囊切除术。胃镜示:“糜烂性胃炎二级,伴胆汁反流”。诊见:口气秽浊,舌淡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治宜疏肝理气,平调寒热,和胃降逆。药用半夏泻心汤合金铃子散加味: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2g,炙甘草10g,白芍30g,木香12g,白芷12g,蒲公英30g,连翘30g,川楝子12g,元胡12g,海螵蛸20g,白芨15g,柴胡18g,郁金15g,枳实10g,莱菔子15g。取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二诊:患者诸症减轻,胃胀明显缓解,口干口苦已除,守方去蒲公英、连翘,加白花蛇舌草30g,炮姜10g,焦山楂15g,继服10剂,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两月,痊愈。随访未复发。

按:溃疡病多以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嘈杂泛酸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病多因气机郁滞,升降失常,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2]故邓师认为与中医的“胃脘痛”、“肝胃气病”等病可相互参考辨证。溃疡病患者大多属于脾胃虚寒,邪热郁阻,但临床很少见到纯粹的寒症或热证,更多的则是寒热夹杂。如患者胃脘痛以喜温喜按为特点,证属虚寒。却同时又有舌红,大便干结,胃脘灼痛,口苦等一派热象。但食冷即泻,泻泄清稀,这在临床非常多见。[3]

2 慢性胃炎

典型病例:张某,女,56岁,2019年6月14日初诊,患者自觉脘腹胀满闷痛半年,加重一周,时轻时重,喜温喜按。平日素有身体虚弱,脘腹冷痛,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近来因起居不慎,饮食生冷而加重。纳呆不消,口干喜热饮,大便稀软不成形,伴泡沫黏样物,受凉症状加剧。曾查慢性萎缩型胃炎。诊见:体形羸弱,面色晦暗无泽,语声低微,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弱。诊断:脾胃虚弱,纳运无力。治宜辛开苦降,升清降浊,补气健脾。方选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味: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2g,炙甘草10g,白芍30g,木香12g,白芷12g,蒲公英30g,连翘30g,陈皮10g,砂仁6g,鸡内金15g,代赭石20g,莱菔子15g,炮姜10g,焦山楂15g,郁金15g。取6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二诊:腹胀腹痛减轻,大便成形,食欲增加。守方再进6剂,嘱平日服补中益气丸,并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调治,渐得康复。

按:本证型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喜温喜按;疼痛有时,饮后痛减;腹部胀满,得嗳气矢气疼痛缓解;面黄,面色晦暗少华,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脉细或弦或滑。邓师释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胃脘饱胀,食后尤甚,或有嗳气,胃痛,大便不调等兼证。现代医学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4]

结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说明胃痛与木气偏盛,肝胃失和有关。《景岳全书》认为:“痞满一症,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满也。”故临床用药须辨治准确,灵活加减,同时,对于此类病症应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过饱伤胃,过饥伤脾,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故平时需合理调节饮食,忌生冷油腻刺激食物及饮酒,适寒温,戒伤悲,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好的巩固疗效。《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茶为充,气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主张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膳食结构合理性的本质体现了营养成分的平衡,酸碱性食物的平衡和新陈代谢的平衡。

[5]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主编.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1,129,157

[2]秋增超,窦小玲.辩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65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41~1142.

[3]邓沂等.于己白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举要[J].中医药通报,2003,2(4):77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幽门螺旋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2003中国)[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522~523

[5]刘占文.中医养生大概念[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3,53(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