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36
中图分类号:G65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034-01
初中语文中文本解读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语文老师不断在进行尝试,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散、多,学生难以把握课堂内容,只知道记下老师所讲解的结论,并不能理解老师的解读过程。学生学千文不解一文,不知道如何分析文本。针对现行的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恰恰就能够综合这两部分,让学生在自主的教学环境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问题教学特征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语文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1]
在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相关问题为引导,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完成对相关语文知识的传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主问题意识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主问题”就是那种可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研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对大面积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对于每一篇文章的解读,都应该有主问题来牵动,“主问题”的有效设计,既适应互动教学的学习进行激疑的需要,又避免这种成串“连问”“碎问”以及随意“追问”。
二、主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主问题设置的科学合理
对于一篇文章的主问题的设置必须遵循科学合理要求,要抓住文章的核心去设置问题,使其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例如,在《故乡》的教学中,作为一篇小说,学生必须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就必须要清楚人物以及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分析。根据文章两段对主人公闰土的外貌变化描写,学生会看到少年闰土是充满活力的,中年闰土是呆滞落魄的。围绕着闰土的变化,设置了以下问题: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通过这两个主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小说的情境中去,较容易地理解到小说的主旨。
2、主问题设置的贯穿性、延伸性
“主问题”应该是综合性问题,能够推动学生以此为重心开展相关的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主问题应该是能贯穿一篇文章的始终,从一个点面延伸到文章全部。每一个“主问题”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板块。
例如,在《范进中举》的教学中,学生初读全文后可以概括出文章是写到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根据整体感知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写到了哪些变化?学生会探究出范进的变化、胡屠户的变化、张乡绅的变化、周围邻居的变化。他们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原来的鄙视到现在的巴结逢迎。他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压迫戕害。这篇文章就围绕一个“变”引发出的三个问题就串起了整篇文章的情节和主旨。这样的主问题就代替了原来一切繁琐问,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
3、主问题设置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我们主问题的设置就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发现解决,逐渐由老师提问转化成学生提问,并发展成为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路完全拓宽,提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
以《社戏》为例,文章的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以此为切入口“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那夜的好豆是怎样的豆,那夜的好戏是怎样的戏?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就可以读完全文的内容,学生抓住豆的品相并不好,豆一般般,戏普通得很,甚至是无聊、差劲。这样解读后自然激发了学生接下来的思考,学生就会提出第二层问:那夜有什么特别?这个问题带动了对文本前几个自然段的解读,原来平桥村是一个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的地方。老师带出第三层问:作者为什么特别怀念那夜的戏和都豆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社戏》没有选入教材的那一部分,能快速的找到这场戏和自己成年后在城里看的两场戏的一个对比,“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现在城里的戏已经让我看不出什么了,而那夜的戏原来是小伙伴的陪伴,不带任何杂念的一场戏。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形成的思考和理解就不再是一种肤浅的“是不是”和“是什么”,而是着眼于“怎么样”和“为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看”等比较深层次的问题了。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由一种被动的接受、思考变成主动的提问思考。
主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够让老师对一篇文章进行清晰的解读,而且可以教会学生找到解决文本的突破口。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精心研读文本、研究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以一带多、一以贯之地引导学生动学习探究的“主問题”,更好走进文本、走入课堂深处,让教师的教学主动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激发。
参考文献
[1]闫建蕾.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