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焱

青岛市中心血站 266071

[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市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50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名为实验组,另选同期接受输血治疗但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过敏,实验组患者的输血次数与输血时间明显高于对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存在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输血,对于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更应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

血液输注主要是针对慢性贫血、急性失血患者进行的基本治疗手段,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的重要措施。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和输血的规范操作,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血液的复杂性,以及患者间的个体差异,输注任何血液成分都有可能对受血者造成一定影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指的是输注血液或血液制时发生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反应,主要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肺水肿、紫癜、空气栓塞等。轻度的不良反应经过有效的处理能够缓解,但是重度的不良反应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针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理性、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市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50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名为实验组,另选同期接受输血治疗但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6.3±4.3)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7±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根据我国卫生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或结束发生不良反应,医生应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送至输血科。收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及类型进行总结分析。

1.3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方法 发热反应指的是患者在接受输血前体温正常,接受输血的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1h~2h或更长时间发生体温上升,温度上升至少1℃,并且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体温上升。过敏反应指的是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发生瘙痒、荨麻疹、胸闷、休克等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x±s);{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输注不同类型血液出现的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类型

血液类型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共计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机采血小板

共计

10

6

3

1

20

14

10

4

2

30

24

16

7

3

50

2.2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见表2.

组别

例数

输血次数

≤2 ≥3

输血间隔>30min

输入血浆例数

输入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

输入冷沉淀

实验组

对照组

50

50

6

24

44

26

23

8

14

7

5

12

12

9

X2

P

44.521

0.001

20.653

0.001

8.398

0.004

11.203

0.001

0.433

0.511

表2 两组患者数学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救治患者常用的方法,由于血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些,且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明显,输血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指的是患者在接受输血的过程中或结束后发生输血前未能预期的意外反应。轻度的输血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即可消失,但重度输血不良反应会造成呼吸不畅、休克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过敏两种。输血患者出现发热,主要原因是患者因某种疾病而多次输血,使受血者已产生抗体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这时会出现发热。 受到同种异体的白细胞带来的免疫反应造成,患者产生白细胞抗体后[4],在接受输血后会出现相应反应,加速白细胞的溶解,释放大量的导热原,患者就会出现发热。过敏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体制问题,自身存在过敏原,而输入的血液中含有患者敏感的过敏原,如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极其衍生物会造成患者发生过敏。另外,随着患者输血次数的增加,输血不良反应也会增加,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患者在多次接受输血后,机体会发生抗体,二次输入的血液含有抗原,进而发生过敏[5]。本次研究结果,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过敏,实验组患者的输血次数与输血时间明显高于对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存在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输血,对于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更应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2]陈金凤,叶柱江,何子毅等.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2):102-104.

[3]徐应芳,许广芳,吕春菊等.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136-138.

[4]林静霞,任俊,肖帆等.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291-294.

[5]李新建.2009~2012年安阳市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状况[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49-151.

王焱 女 1981年4月  籍贯:青岛  工作单位:青岛市中心血站 职称:医师 研究方向:临床供血 邮编:266071 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