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剂科 441200
摘要:在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输液,输液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病患的康复情况。而输液中的不溶性的微粒污染是较为严重的,同时对病患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为了减少在静脉输液中的微粒产生,作者以我院的静脉药物的配置中心为研究地点对输液中的微粒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配置中心、输液微粒、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0 前言
输液微粒指的是人体输入的液体中具有不能被代谢的微粒性的物质,在我国相关规定中明确指明静脉输液的微粒,每毫升不能有超过20个的直径大于10微米的微粒物质,不能有超过2个的直径大于25微米的微粒。输液中的微粒一般来源于细菌、橡皮、玻璃、尘埃等等,这些微粒如果大量的进入人体,会严重的阻塞血管、阻碍人体的正常代谢,可能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静脉炎以及热源反应等疾病,因此对输液中的微粒含量也是越发的重视。为了避免在输液中微粒的产生,我院对静脉输液微粒的产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为病患的康复和安全提供一个有效、可靠的依据。[1]
1 输液微粒中产生污染的原因
1.1 配置药物时产生的微粒的污染
配药时产生的微粒污染主要来自下面几个方面:(1)橡皮微粒的产生往往都是由于在加药的过程中由注射针头在插入橡皮瓶塞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细小微粒;(2)玻璃型微粒常常都是由于在敲击玻璃瓶口时并未消毒造成玻璃碎屑直接落入到安培瓶造成微粒污染;(3)细菌微粒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加药的过程中违反了操作的规章制度造成的药物污染;(4)尘埃微粒是由于药品在生物安全柜中和水平流台中的操作并未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造成了尘埃微粒的污染。
1.2 空气净化系统周围的环境造成的污染
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对输液的质量以及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1.3 药物晶体微粒的污染
药物晶体的微粒是由于直接在输液中添加其他药物时产生的。比如添加药物选择的溶媒选用的不合适,造成了药物的稳定性被破坏而产生了微粒;在添加药物时,由于药物的浓度过高造成了许多看不见的微粒;粉针剂在溶解的过程中不完全溶解产生了微粒;药物在配置的过程中由于PH值的改变造成了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产生微粒。[2]
2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预防措施
2.1 对空气系统进行维护,保证配制间的整洁和干净
静脉药物的配置中心需要具有完善、全套的空气净化系统,在配置室的空气洁净的程度需要达到万级的标准,而在局部的操作台的空气洁净度需要达到百万级的程度,而高效的过滤器能够过滤的微粒直径达到了0.3微米左右,在进行药物配置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尘埃微粒以及细菌微粒的污染。配置药物的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与水平层流台配置时应当严格的遵循操作台的规章流程和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在配置药物前应当对台面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每次配置一瓶药物后应当对台面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
2.2 严格执行的检查制度
在配置输液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的执行“三查验七校对一注意”的方针制度,输液应当无菌、无热原,在操作的过程前应当对输液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药物的透明度、液体内有无异物的产生、输液瓶的瓶盖是否发生了松动、输液瓶的瓶身有无裂痕和药物是否过期等问题。在检查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检查时应当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查验。
2.3 对药物采用正确的抽吸方式
在向密闭的瓶中对药物或者溶剂进行抽吸时,应当尽量的减少对橡胶瓶盖的反复穿刺,对选用的注射针头要选用较细的避免针头过粗而造成的橡胶微粒的污染。对于敲打后安培瓶要进行消毒,将玻璃微粒擦去;同时避免将安培瓶倒置,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
2.4 按照要求严格的配置药物
对于溶媒的选择要合理、科学,避免药物在配伍上的禁忌,同时护士在配置药物时应当仔细的阅读该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配置的流程以及药物使用后带来的副作用。同时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药物的搭配,避免PH值的改变造成的微粒污染。在药物的配置中,抗生素类药物由于放置的时间越久,就会引起其理化性质的变化,造成微粒的数量增加加,所以对于抗生素类药物要采用现配现用的方式,降低药物的污染。[3]
3 结语
在输液中产生不溶性的微粒随着药物进入人体的静脉后就会永久的留在人的体内,人们没有办法对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进行预计。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后果,是我清晰的认识到:作为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安全意识,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工作规程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预防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污染,进而达到预防在输液中的污染,确保病患的安全,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名霞,戴月. 减少橡胶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分析. 南方护理学报,2001,8( 3) : 9-10.
[2] 李景. 浅谈输液制剂微粒污染的危险性及控制方法. 上海医药情报研究,2005,25( 3) : 10-12.
[3] 刘新春,高海青.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