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 CT、 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DR 、 CT、 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陈玥

荆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接受DR、CT和MRI三种不同影像技术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诊治的15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R、CT和MRI影像技术检查,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诊出率。结果:CT影像技术应用于椎体及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和椎管狭窄检查的诊出率大幅高于DR和MRI检查,MRI影像技术应用于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和颈部韧带骨化检查的诊出率较之DR和CT检查显著提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DR、CT和MRI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应用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医生确诊颈椎病变类型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DR;CT;MRI;颈椎病;早期诊断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疾病[1],包括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等,多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导致的,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颈椎病的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在颈椎病早期能够确诊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提高颈椎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50例颈椎病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排除颈部肿瘤、颈椎外伤、先天性颈椎畸形等。150颈椎病患者中有女性75名,男性85名,年龄分布在(31-72)岁,平均年龄为(49.6±8.3)岁。

1.2 方法

使用美国Kodak公司生产的锐珂新一代智能数字平板放射成像系统(型号:Kodak DirectView 7500)对150例患者实行DR影像技术检查,检查姿势为立姿,检查时头部向后仰起,身体靠近DR机的平板,身体右侧肩部要紧靠平板,使矢状位平行于平板,中心线从4颈椎处进入,曝光0.3s后,将图像采集并完成处理。

利用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螺旋CT机(型号: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对150例患者实施CT影像技术检查,检查时患者为仰卧位,将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00-300)mA,层厚设置为5mm, 对颈部进行平扫。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扫描仪(型号:SignaHdel 1.5T型)对150例患者开展MRI影像技术检查,扫描过程中选择仰卧位,将层厚设置在5mm,层距设置在1mm,利用颈部线圈对患者展开多体位检查。

1.3观察指标

统计三种不同的影像技术对于椎体及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和颈部韧带骨化5种不同的颈椎病变的显示情况[2],并两两完成诊出率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5df739485efba_html_af339430e4dc307e.gif )表示,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处理,以χ2和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当患者发生椎体及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或者椎管狭窄病变时,实行CT影像技术检查的诊出率要显著高于DR和MRI影像技术检查,两组分别经统计学计算证实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DR组和MRI组的诊出率水平相近,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

当患者发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或者颈部韧带骨化病变时,实行MRI影像技术检查的诊出率要大幅高于DR和CT影像技术检查,两组分别经统计学计算证实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影像技术检查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诊出率较之DR影像技术检查要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R组和CT组对于椎间隙变窄和颈部韧带骨化的诊出率水平相近,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的影像学检查显示状况统计情况(n=150例;例,%)

颈椎病变

DR组

CT组

MRI组

DR组和CT组对比

DR组和MRI组对比

CT组和MRI组对比

χ2

P

χ2

P

χ2

P

椎体及

钩突关节骨质增生

87

(58.0%)

121(80.7%)

92

(61.3%)

18.12

<0.05

0.35

>0.05

13.62

<0.05

椎管狭窄

51

(34.0%)

76

(50.7%)

55

(36.7%)

8.53

<0.05

0.23

>0.05

5.98

<0.05

椎间隙

变窄

72

(48.0%)

74

(49.3%)

97

(64.7%)

0.05

>0.05

8.47

<0.05

7.19

<0.05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96

(64.0%)

130(86.7%)

144(96.0%)

20.74

<0.05

48.00

<0.05

8.25

<0.05

颈部韧带骨化

63

(42.0%)

71

(47.3%)

98

(65.3%)

0.86

>0.05

16.42

<0.05

9.88

<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日增大,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常见病,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颈椎病一般都是长期的劳损导致的,且颈椎变形随着劳损时间的延长而更加严重,如果能在颈椎病变的早期就采取有效的治疗,对于修复患者的颈椎非常重要,有益于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影像技术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其中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影像技术是将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3],是临床上一种常规性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价格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出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异常、韧带骨化、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等颈部病变,但是对于每种病变的诊出率都不是很高,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技术显示出来的图像比较清晰,操作过程简单、快捷,不会对患者产生损伤,使用安全可靠。从本研究结果来看,CT影像技术在检查椎体及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和椎管狭窄这两类颈椎病变时,有非常高的诊出率,对于这两种病变的显示非常清晰,医生可在图像中直接看出病变的具体部位和程度,对于诊断非常有意义。

MRI(磁共振成像)影像技术属于一种断层成像,通过电磁信号的获取来推断人体中的断层信息,操作非常安全,没有辐射,为无创扫描,但是这种技术的费用较高。MRI能够将患者的所有颈段椎间盘清楚地显示,从中可以判断患者的脊髓是否有受压、软化或者变性状况存在[4]。从研究结果来看,MRI在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和颈部韧带骨化这三类颈椎病变的诊断中有很明显的价值,诊出率要远远超过DR和CT影像技术的诊出率。

综上所述,DR、CT和MRI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应用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医生确诊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但是部分患者仍是没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因此,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等作出准确判断。

参考文献

[1]何建波. 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15,42(2):112-113.

[2]冯忠玉. X线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33):152-153.

[3]杨刚. DR结合CT及MRI对诊断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 2016,37(12):3005-3006.

[4]武乐,刘春玉,刘军敏. DR、CT域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5,13(2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