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胸科医院放射科 510095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总结并阐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经病理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Toshiba16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结果:不同类型的结核性腹膜炎具有不同的CT影像特征,根据CT诊断结果可将其分为渗出型(26,32.50%)、干酪型(13,16.25%)、混合型(14,17.50%)、粘连型(27,33.75%)。渗出型和粘连型最为常见。结论:CT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是一致的,CT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疾病中具有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具备高效安全、经济实惠且简便简单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病理学;CT诊断;应用价值
结核性腹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根据数据统计,近些年来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确诊疾病的类型并给予治、治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提高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正确率,如何选择更为精准、经济实惠且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案也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1】。本文主要就CT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 1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平均年龄(50.12±12.67)岁;上述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定病情,所有患者均具有发热的临床表现特征,部分患者出现盗汗情况,部分女性患者存在月经不调等情况;其中3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症状,疼痛位置多集中于脐部位置,其中有40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腹胀情况,腹腔内存在不同量的腹腔积液,其中23例患者肿块十分明显,肉眼或用手触摸可感知。
1.2资料采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4-6h,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腹部平扫,扫描前给予患者口服葡萄胺液体,充盈患者的胃肠道,利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肘前静脉注入碘海醇做增强CT,CT扫描范围由剑突至耻骨联合【2】,分析患者的CT检查图像,所有患者需再次行增强CT扫描。扫描后,由放射科多位副主任医师对采集的数据根据进行CT影像特征分析,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分析不同类型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通过X2进行相应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炎的CT影像特征
(1)渗出型: 26例,占32.50%。CT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腔积液和腹膜增厚情况,多数患者腹腔内有大量高密度腹腔积液,主要分布于患者的肝脏、脾脏及盆腔周围,且分布不均匀,腹膜增厚且绝大多数为不规则增厚,腹膜增厚部位多位于脾脏和肝脏周围。详见图1。
(2)粘连型:27例,占33.75%。CT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肠系膜、网膜、淋巴结部位等与胃肠道管之间发生黏连,各组织间界限不甚清晰,增厚的网膜可见斑点、条索、小结节影,病程进一步发展,形成多发孤立的结核性肉芽肿,增厚的网膜形成饼状改变。饼状增厚的网膜在CT表现为密度不均,轻度至中度强化。
详见图2。
(3)干酪型: 13例,占16.25%。笔者认为,CT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多房状肿块和腹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脓肿。多房肿块增强后周边及分隔实质部分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其多见于左腹。淋巴结融合或明显肿大淋巴结坏死成脓肿改变,且直径大于1cm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淋巴结直径从小到大,其强化有一定的规律:明显均匀强化-实质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1】详见图3。
(4)混合型结核性腹膜炎: 14例,占17.50%。CT影像特征多表现为上述多种CT影像特征。详见图4。
图1 腹腔内有大量的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存有腹水,明显可见腹膜表面有多发细小结节。
图2腹膜不均匀增厚、强化,蜷缩成团块,肠管等与周围组织发生严重黏连。
图3,明显可见干酪样坏死病变,也见明显的黏连,分隔成小房,内有浑浊积液。
图4 可见肠膜增厚,蜷缩成团状,明显可见黏连组织,内有大量的腹水。
2.2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表现
渗出型(26,32.50%):腹膜充血肿胀,腹膜表面有的大量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存在大量的结节或斑块,腹腔内有纤维蛋白渗出物;
粘连型(27,33.75%):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腹膜、肠系膜等明显增厚,肠袢多与周围脏器组织发生严重黏连;
干酪型(13,16.25%):存在明显的干酪样病变,同黏连型相同,肠管等与周围脏器组织发生黏连,内有大量的浑浊积液,坏死的干酪样淋巴结形成明显的囊肿,部分肠管、腹腔等有明显破裂迹象。
混合型(14,17.50%):为上述多种表现。
3讨论
近年来,结核性腹膜炎有上升的趋势,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早期就诊率低。一些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够,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临床上缺少诊断此病的客观依据,临床太过依赖发现腹腔外的结核病灶及辅助检查,因而误诊率较高。
结核性腹膜炎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腹膜引起。好发于青壮年。本组男性患者为43例,女性为37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腹膜的途径有以下两种:(1)腹腔内脏器原发结核灶直接蔓延所致,如肝脾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2)少数患者可由血行播散所致,原发病灶可为活动性肺结核、椎体结核等。以第一种途径常见。
结核性腹膜炎病理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混合型,以前两种多见,混合型为两种或三种类型并存。各个分型的腹膜表面都可以看到粟粒小结节影,腹膜粘连、网膜增厚、纤维增生蜷缩成团。
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引起炎性渗出,在腹腔形成积液,表面覆盖有纤维蛋白渗出物,有许多小结节形成,颜色可以是黄白色或灰白色,小结节融合成较大的结节或团块,渗出型肠管间少见粘连。大量浆液性腹腔积液及腹膜增厚是渗出型的特点。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腔积液和腹膜增厚,多数患者腹腔内有大量高密度积液,主要分布于患者的肝脏、脾脏及盆腔周围,且分布不均匀,腹膜增厚且绝大多数为不规则增厚,腹膜增厚部位同样多位于脾脏和肝脏周围。腹膜钙化灶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有重要意义,CT能够清楚显示钙化灶。
粘连型:大多由渗出型的腹腔积液吸逐渐形成,粘连型常表现为较少的小团积液,由于大量纤维蛋白沉积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网膜、肠系膜与肠管间发生粘连。显微镜下肠系膜可见多发结核性肉芽肿,系膜血管充血、僵硬,若肠系膜弥漫受累,受累小肠肠曲被包绕蜷缩成团(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导致慢性肠梗阻。可见,肠系膜的改变无诊断特异性。大网膜的早期改变为污迹样增厚,增厚的网膜可见斑点、条索、小结节影,病程进一步发展,形成多发孤立的结核性肉芽肿,增厚的网膜形成饼状改变。CT表现为片絮状、蜂窝状,其内见细线条影及少许小结节影,病程进一步发展,形成多发孤立的结核性肉芽肿,增厚的网膜形成饼状改变。饼状增厚的网膜在病理上,病变由纤维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组织形成,纤维肉芽组织增强有强化,干酪坏死物则无强化,饼状增厚的网膜在CT表现为密度不均,轻度至中度强化,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干酪型:笔者认为,常由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属结核性腹膜炎的重症型,并发症较多见。以干酪样坏死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多房状肿块和腹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脓肿。腹腔内多房状肿块形成原因为肠管、肠系膜、大网膜或腹腔内其他脏器之间相互粘连,分隔成许多小房而形成,其小房内成分为干酪样坏死及混浊积液,有时肠系膜内已有干酪样坏死的淋巴结也参与其中,肿块可侵犯破周边组织,器官形成都窦道或瘘管,如向肠管、阴道或腹壁。多房肿块增强后周边及分隔实质部分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直径小于1cn淋巴结密度均匀,强化明显,边缘较清;淋巴结融合或明显肿大淋巴结坏死成脓肿改变,且直径大于1cm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淋巴结直径从小到大,其强化有一定的规律:明显均匀强化-实质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原因为结核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即肉芽组织与干酪样坏死物质的分布及比例,直径较小的淋巴结处于病变早期,肉软组织为主且无坏死,则明显均匀强化,随着淋巴结中心部分干酪样坏死物质增多,因其无血供而无强化,而肉芽组织强化,则为不均匀增强、环形强化。淋巴结肿大明显并其内坏死液化时则形成淋巴结结核脓肿。腹腔内地方装肿块与腹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只能的环形强化一般认为是结核性腹膜炎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1】
混合型:为两种或三种类型并存。
结核性腹膜炎的典型常见CT影像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高密度腹腔积液、腹腔积液不均匀分布、腹膜均匀增厚、网膜及肠系膜污迹样增厚、腹腔肿大淋巴结及多房型肿块并实质部分强化。当CT显示以上部分或全部特点时,结合肺部结核灶,结核中毒症状,可做出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CT反映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特点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本研究实验数据证实,CT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疾病的首选手段。CT检查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根据CT检查特征能够有效区分鉴别疾病的类型和性质,能够进一步的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而且CT检查能够有效弥补手术病理学检查、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等方法的缺陷,具有高效安全、经济实惠且操作简便的特点【3】,CT检查图像特征清晰直观、对人体的损害性较小且检查成本较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准确的判定腹膜炎疾病的性质和疾病类型
【4-6】,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CT检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结核性腹膜炎疾病的诊断中,其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够快速有效的确诊疾病,保障进一步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方伟军,刘庆余,张颖等.结核性腹膜炎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2,21(2):103-106.
[2]杨嘉,夏进东,吴晶晶等.结核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1):1717-1720.
[3]Seung Joo Kang,Ji Won Kim,Jee Hyun Baek et al.Role of ascites adenosine deaminase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and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2012,18(22):2837-2843.
[4]金志发,龙晚生,胡茂清等.腹膜病变的64层CT诊断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87-90.
[5]尤国庆,刘蕾,许禹等.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6]胡礼冲,张娜,胡珊等.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及诊断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5,(2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