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

闫晓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分别有4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前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从多方面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紧急诊断率、成功转运率、成功急救率都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和病患者满意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局部血液供应区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易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等症状,这就增加了猝死的风险,尤其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医院外突然发病,这对他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小时内在院外猝死,而其中的大部分猝死患者都死于可抢救的致命性心律失常。[1]因此,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为了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分析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前常规护理干预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闷、腹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8-80岁,平均(58.6±6.9)岁;急救时间为2-5h,平均(2.5±0.8)h。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7-81岁,平均(58.8±7.1)岁;急救时间为2-5h,平均(2.6±0.6)h。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安排车前往患者所在地,行驶途中与在场的患者家属保持联系。[2]在到达患者所在地后迅速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静脉通路的建立、心电图监护、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相关常规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院前紧急护理路径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知识的培训,制定护理路径规则并要求组内成员严格执行。(2)查阅资料,向专家咨询,再结合临床的护理经验,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方案,经专家审批后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3](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具体操作内容为:①接到紧急呼叫后,在3min内安排车辆出发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在途中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状况进行大致评估;②出发前准备好急救药品,检查药物的种类和数量;③到达现场后迅速观察患者病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供氧,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给予镇痛处理;④中转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持续给药治疗,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做好风险防范的工作;⑤将患者送达医院后,做好交接工作,并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等,确保救援工作连贯进行。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其中患者满意度是根据医院自制的评估表格让患者在出院之前进行评估的,总分是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紧急诊断率、成功转运率、成功急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紧急诊断率、成功转运率、成功急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发病率高、恶化迅速、病情严重、病因复杂、死亡率高,给临床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患者常因情绪焦虑、过度劳累、酗酒、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和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更好的护理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4]从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的特点可以看出,患者在入院前通常需要急救护理,以保证患者有更多的时间入院治疗,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近几年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护理路径对整个救护工作的各个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让急救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救援时间。

本研究将院前常规护理干预和院前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紧急诊断率、成功转运率、成功急救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由此可见,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即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优于院前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十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燕.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42-143.

[2]谢建仪.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12):1262-1264.

[3]江勤.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6):78-79.

[4]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