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比较

刘英芳

广西桂林全州县咸水镇卫生院 5415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采血方式运用到监测血常规中的功效对比。方法:选出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血常规监测患者118例,并依据不同采血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9例患者施以末梢血液搜集,组二59例患者施以静脉血液搜集,比照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监测成果。结果:组二患者的血常规监测成果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在对血常规予以监测期间,施行静脉采血的监测成果比照末梢采血来说尤为精准,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关键词】血常规;采血;价值;运用

血常规监测在临床中即尤为普遍的一大化验类项目,监测的内容囊括了WBC(白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b(血红蛋白)等各类指标,借助凸显出血液之中的细胞总量与细胞形状产生的变换,以对病症予以较优的诊断。血常规监测的采血方式囊括了末梢血液搜集与静脉血液搜集。有调研指出了,静脉血液搜集的监测成果比照末梢血液搜集的成果尤为精准[1]。文章调研了不同的采血方式运用到监测血常规中的功效对比,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相关资料

选出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118例血常规监测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采血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收入了患者5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32例、27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4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为(51±9.99)岁;组一患者施以末梢血液搜集。组二收入了患者5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33例、26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3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为(51±8.88)岁;组二患者施以静脉血液搜集。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式

对两组患者都在早间处于空腹的前提之下予以抽血,经由一名医护人员予以操作。组一患者予以末梢血液搜集:采血点即患者左手之上的中指,在辅以消毒后,借助一次性采血针以对中指施行针刺,搜集流下的血液,并放进抗凝管之中。组二患者予以静脉血液搜集:采血点即患者手肘之上的静脉,在予以消毒后,借助真空的方式,把针头的一截穿进静脉之中,另外一头与真空型试管加以联结,采血总量即:5-7mL,把搜集而得的血液放进抗凝管之中,并加进稀释液予以稀释,全方位加以摇匀,防范产生溶血。两组患者的血液样品在全方位得以摇匀后,借助优利特538型五分类血球分析仪以对血常规施行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样品都在采血后的2h之中结束监测。

1.3疗效评测

记录两组患者在采血后的血常规监测成果,囊括了WBC、RBC、Hb、PLT、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HCT(红细胞比容)。

1.4数据统计学调研

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均数±标准差(x±s)运用到展现计量资料,统计指出P<0.05时,具备其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组二采血后血常规监测成果好于组一,P0.05;详情如表1。

表1 比照两组血常规监测成果(x±s)

项目

组一

组二

RBC(×1012/L)

3.65±2.36

3.90±1.73

WBC(×109/L)

6.78±4.23

5.75±2.56

PLT(×109/L)

205.46±44.39

244.95±74.25

Hb(g/L)

103.29±17.65

113.46±12.53

HCT(%)

31.39±15.49

44.39±10.63

MCHC(g/L)

322.65±16.59

321.62±15.89

3.讨论

血液即经由血浆与数类细胞类因子等构成,血液之中各类构成产生的变换,会凸显出身体之中各类脏器与组织产生的病理型变化。血常规监测即尤为根本与普遍的一大化验类项目,借助对WBC、RBC、Hb等辅以监测,以凸显出血液之中细胞总量与细胞形状而产生的变换,以较优地对病症辅以诊断,比如,血液系统类病症、感染等。

有调研指出了,不一致的采血方式所搜集的样品成果与监测成果的精准特性间紧密联结。怎样选取科学的采血方式,保障监测成果的精准特性,获得了医护人员的大量注重。末梢血液搜集与静脉血液搜集即运用尤为普遍的对血常规辅以监测的采血方式,末梢血液搜集相应的操作尤为简易、疼痛感过小、尤其适宜运用到较难借助静脉予以采血的幼儿患者,然而,这一方式具备相应的缺点:末梢血液都来源于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过弱,要数次对采血位置予以推挤,较易让其余组织流进血液样品,对监测成果予以了影响;在患者的末梢血液温度太低后,较易产生溶血,使得监测成果不够精准。

现如今,监测类技术的持续提升,使得静脉血液搜集在临床上获得了大量的运用,比照末梢血液搜集,具备如下的优势:静脉血液搜集后的样品被外在予以的扰乱过小,血液的纯度较优,能够精准且全方位地凸显出血液之中的各类构成;选取肘部之上的前静脉,这一位置被外在所予以的影响过少,血液之中的组织尤为平稳;借助抗凝型试管,能够较优地防范血小板的监测成果过低。

此次研究结果指出了,运用静脉血液搜集的组二,其采血后的血常规监测成果,好于运用末梢血液搜集的组一,P<0.05,符合吴兰等[2]研究结果。

总之,在对血常规予以监测期间,施行静脉采血的监测成果比照末梢采血来说尤为精准,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参考文献】

[1]牛莉娜.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32.

[2]吴兰.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