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3

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应用效果

余伟锋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516211

[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采用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评价和研究。方法:随机抽选在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进行组别平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和正畸治疗(观察组),并就两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0%)和总满意度(9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0.0%,74.0%),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口腔修复;正畸治疗;临床疗效

口腔修复,即大众通常意义上的“镶牙”,主要是指通过义齿、全冠、嵌体等方法对患者缺损或缺失的牙齿进行补全治疗。广义上还包括通过人工修复体对颌面部组织缺损、颞下颌关节病以及牙周病等进行治疗[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其进行口腔修复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也带动了口腔修复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发展,正畸治疗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新型牙齿矫正修复技术[2]。下面,文章选择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以来,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两组实施临床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予以正畸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均随机选自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患者年龄均在23岁~6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3.6±5.1)岁;女性患者为42例,男性患者为58例;病症类型中,54例为前牙间隙,30例为前牙深覆盖,16例为其他。随机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年龄均在23岁~6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3.2±5.4)岁;女性患者为20例,男性患者为30例;病症类型中,25例为前牙间隙,18例为前牙深覆盖,7例为其他。观察组50例,年龄均在23岁~6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4.3±5.0)岁;女性患者为22例,男性患者为28例;病症类型中,29例为前牙间隙,12例为前牙深覆盖,9例为其他。经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基本病历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研究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疗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即对患者采用固定义齿法治疗,包括常规取模、灌注、修整、调整等。

1.2.2 观察组 采用正畸疗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即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清理,而后根据患者牙齿情况采用直丝弓矫正法对其进行常规性的校正和固定,对错颌畸形的牙齿,采用牵引法进行调整矫正,以保证患者牙齿的排列整齐。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的临床疼痛及疗效情况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通过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表述,通过X²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表述。P<0.05则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8.00%,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²值

P值

例数(n)

50

50

治愈(n,%)

12(24.00)

22(44.00)

5.51068

<0.05

显效(n,%)

12(24.00)

14(28.00)

0.90335

>0.05

有效(n,%)

11(22.00)

13(26.00)

2.54818

>0.05

无效(n,%)

15(30.00)

1(2.00)

5.90311

<0.05

总有效率(n,%)

35(70.00)

49(98.00)

5.90311

<0.05

2.2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经过随访统计,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²值

P值

例数(n)

50

50

压根吸收(n,%)

1(2.00)

0(0.00)

0.73200

>0.05

牙体松动(n,%)

3(6.00)

0(0.00)

2.91572

>0.05

黏膜溃疡(n,%)

1(2.00)

0(0.00)

0.73200

>0.05

总发生率(n,%)

5(10.00)

0(0.00)

4.10642

<0.05

2.3对比两组的满意度情况

经过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00%和92.0%,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的治疗满意度对比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²值

P值

例数(n)

50

50

非常满意(n,%)

20(40.00)

30(60.00)

4.98115

<0.05

满意(n,%)

17(34.00)

16(32.00)

0.30103

>0.05

不满意(n,%)

13(26.00)

4(8.00)

5.43286

<0.05

总满意度(n,%)

37(74.00)

46(92.00)

5.43286

<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发展,口腔修复已经成为当前口腔医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分支,美学修复、粘结修复、种植修复是现代口腔修复临床上发展最为快速的领域[3]。正畸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口腔修复技术,属于口腔修复中美学修复的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患者的错牙合畸形以及不整齐牙齿的矫正,使牙齿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4]。正畸治疗一般是采用各类矫正装置进行患者牙齿、面部骨骼的调整,提高患者颌面部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协调性。同传统的同类口腔修复技术相比,正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美观度高、不良反应少、后期维护简单等优点,因而也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广泛接受和应用[5]。本次研究试验表明,随机抽选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中,采用正畸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8.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70.0%),不良反应率仅为0,明显低于常规治疗患者(10.0%),且患者总满意度(92.0%)明显高于常规患者(74.0%),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利用正畸治疗疗法进行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治疗,能够给迅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诊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纪建新.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33):54-55.

[2]许倩.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174-175.

[3]戴东晓,李创,王毅,李伟.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03):93-95.

[4]王立功,张银凤.探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0):46-47.

[5]殷新勇.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02(0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