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川崎病 1例诊断及治疗经验分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重症川崎病 1例诊断及治疗经验分享

高桂珍

阆中市人民医院儿科 63740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X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唇皲裂、杨梅舌、手足硬性水肿等,病变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其中冠状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可发生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及血栓形成等严重的心血管病变。重症川崎病(SKD)定义为:川崎病病人病程中出现灌注欠佳(低血压),或者因KD引起休克或引起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所致心血管、消化、肾脏或神经系统等单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需要加强监护管理及治疗的KD患儿。

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5月,因“发热3天,发现颈部包块半天”入院。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最高38.3℃,伴偶有单声咳嗽,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腹胀,家属自行予以对症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半天前发现左侧颈部包块,约2.5cm*2.5cm,活动度差,因“发热待诊”收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8.3℃,P:112次/分,R :28次/分。精神欠佳,面色苍白,左侧颈部可扪及2.5cm*2.5cm包块,活动度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球结膜稍充血,唇充血,可见杨梅舌,手足肢端无肿胀,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表面未见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心前区可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脏未见长大,肛周无脱皮,卡疤处无红肿,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诊断:颈部淋巴结炎,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降温等对症治疗,病程第4天患儿出现神萎、嗜睡,手足肢端充血、肿胀,球结膜充血,肛周可见脱皮,呕吐,腹胀,心率波动110-140次/分,呼吸波动30-50次/分,血压波动65-96/42-58mmhg。完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13.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2%、淋巴细胞百分比8%、血红蛋白 84g/L、血小板 216×10^9/l、血沉 38mm/H;C反应蛋白146mg/L。肝功提示:总胆红素71.6umol/l、直接胆红素67 umol/l、白蛋白28.8g/L、谷草转氨酶 116.4IU/L、谷丙转氨酶 98.7 IU/L、胆汁酸 72.5mmol/L。电解质提示:血钾2.82mmol/l、血钠 132mmol/l.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考虑川崎病,结合患儿有川崎病基础疾病,同时有循环灌注欠佳(低血压),合并消化系统(呕吐、腹胀)、神经系统(烦躁、嗜睡)、肝功能受损,需要加强监护管理及及时就诊的川崎病患儿,考虑重症川崎病。发热满5天,予以丙种球蛋白(2g/k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0mg/kg.d)、潘生丁、保肝、保心、维持电解质及内环境平衡等对症治疗,考虑患儿有可能引起丙种球蛋白无反应高危因素,予以小剂量地塞米松(使用3天)。病程第6天体温正常,但患儿仍烦躁、嗜睡,腹胀明显,腹部肌张力升高,完善胸部及腹部CT提示:双肺肺炎;肠道内广泛内容物及积气影,盆腹腔积液;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内肝周、脾周及盆腔探及不规则液性区,考虑麻痹性肠梗阻可能性大,予以禁食、开塞露灌肠、维持电解质紊乱等。病程第7天体温仍正常,腹部肌张力有好转,,但患儿腹壁、足背、手部、面部凹陷性水肿,结合患儿复查肝功提示白蛋白23.6 g/L,予以白蛋白及速尿减轻水肿。病程第9天,患儿精神、食欲、腹胀、水肿好转,球结膜充血、唇充血、手足肢端肿胀明显好转。完善心脏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冠状动脉无扩张(1.8mm/1.9mm),心包腔少量积液。病程第10天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17.05×10^9/l、中性粒细胞 44.8%、淋巴细胞48.5%、血红蛋白 99g/L、血小板 643×10^9/l;C反应蛋白24.53mg/L,肝功能提示:肝功提示:总胆红素17umol/l、直接胆红素13.3 umol/l、白蛋白32.2g/L、谷草转氨酶 40.8IU/L、谷丙转氨酶 64.3 IU/L。电解质提示正常。予以阿司匹林减量为(4mg/kg),出院,上级医院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

讨论:SKD高危因素认为以下评分>5分为SKD高危因素:(1)谷丙转氨酶 ≥100U/L 2分,(2)血钠 <133 mmol/l 2分,(3)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发热时间≤4D 2分,(4)中性粒细胞比值≥80% 2分,(5)C反应蛋白 ≥10mg/dl 1分,(6)年龄<1岁 1分,(7)血小板 ≤300×10^9/l。患儿SKD高危因素评分>5分。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高危因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谷丙转氨酶> IOOIU/L、白蛋白<35g/Lml和IL一6>140pg/ml的KD患 儿对单次IVIG输注不敏感。结合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患儿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高危因素,故满5天予以丙种球蛋白(2g/k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

冠状动脉扩张根据国内采用的主要标准,超声心动图结果:(1)冠状动脉壁回声增强;(2)冠状动脉扩张标准:3岁以下患儿冠状动脉内径≥2.5mm,3-9岁患儿≥3mm,9岁以上患儿≥4mm,冠状动脉某一阶段内径超过相邻内径比值的1.5倍,且内径≥4mm;(3)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段内径超过相邻内径比值的1.5倍,且内径≥4mm;冠状动脉呈瘤样扩张,期形态呈囊袋形成梭形,内径<5mm为小冠状动脉瘤,内径5-8mm,为中型冠状动脉瘤,内径>8mm为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高危因素:2006年Kobayashi等提出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评分指标:①血钠133 mmol/L(2分); ②谷丙转氨酶 100 IU/L(2分);③血中性粒细胞分类0.8(2分); ④静脉免疫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在病程4 d内(2分); @C反应蛋白 100 mg/L(1分);⑥血小板 300x109/L(1分);⑦年 龄1岁(1分)。总积分为11分,如果综合评估积分在 7分以上,则为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人群。结合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考虑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有高危因素,需长期随访。

患儿病程中出现多脏器毛细血管渗漏及肝内胆汁淤积。毛细血管渗漏是由多原因诱发、免疫介导的广泛毛细血管 内皮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小分子蛋白及液体向血管 外渗出而出现的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非心、肾、肝源 性的软组织水肿、多浆膜腔积液、血清白蛋白减低、血液浓缩、中心静脉压降低,重症可出现肺间质渗出、低血容量性休 克、灌注不足诱导的脏器功能损害。其处理原则为:控制诱因、维持脏器功能、维持有 效血容量、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糖皮质激素)。肝内胆汁淤积为婴幼儿常见疾病,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 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谷酰胺转肽酶升高等,治疗原则予以保肝、降黄疸等对症治疗。

总结:患儿考虑重症川崎病,临床治疗经验,患儿于发热满5天予以丙种球蛋白(2g/kg)冲击治疗,结合患儿有存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高危因素,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使用3天,同时急性期予以阿司匹林、潘生丁、保护脏器、维持内环境平衡等对症治疗,病程中出现腹胀、毛细血管渗流等,予以禁食、开塞露灌肠、白蛋白及速尿、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恢复期予以阿司匹林减量,长期随访心脏超声(冠状动脉)、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根据实验室及临床症状调整药物剂量。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98—706

(2)黄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JII崎病诊断指南[J]’岭 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4):301

(3)谢中国,刘洋,吴婷婷,川崎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肝内胆汁淤积一例(J),中国儿科杂志,2016.54(2)156-157

(4)何跃娥, 吴蓉洲, 褚茂平,仇慧仙, 张园海,项如莲,重症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测指标分析(J),浙江医学,69(5),346-351

(5)王 丹 ,杨苏芬, 陆卫民, 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18.25(2),126-127

(6)王侃,徐建新,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抵抗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8,40(7),756-757

(7)周 芳,许君, 贾黎红,周杰林,张晓晓, 杨 明,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妇幼医学,2018.56(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