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朗读训练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试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朗读训练的意义

张居华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 城南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奠基石。语感的形成与培养离不开朗读训练,甚至可以说,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对今后的阅读与写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探讨朗读训练的意义,从强化记忆、提升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兴趣、促进美育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引发大家对朗读训练意义的重视。

关键词:朗读训练;强化记忆;提升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兴趣、促进美育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朗读训练能让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时代气息浓烈,人文内涵丰富,整篇课文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着美的情趣。富有激情的朗读则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美感。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通过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因此,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朗读训练,在此与大家探讨一下朗读训练的意义。

一、朗读训练能有效地强化记忆

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在此期间,不求甚解,只要读得多,记得多就好。古人的朗读是那种摇头晃脑的吟咏,是沉醉其中的浸淫,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美好体验。古人在朗读与背诵中,强化了他们的记忆,发展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重复背诵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让脑电波进入美妙的α波状态。通常我们的脑波是杂乱无章的β波状态,而朗诵则使人进入思想有序的α波状态。当然,这必须是以熟练记忆为基础的朗诵,那种结结巴巴的背诵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给予学生的美好的感受与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文中那些突出、有力的句子,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思想感情深处扎下根。通过不断地朗读,学生的心灵深处才会打造出思想的灵魂,才会在朗诵中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才能体会其朗读带来的美妙的体验。而且,由于记住了文章中最突出的一点,就往往会迅速联想起课文的全部,达到一路通路路通的学习效果。记忆的那些句子,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随时发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养成了自觉的富有感情的朗读习惯,这对于提高认识,拓宽思想境界,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朗读训练能有效地提升语感

语感是包含情感在内,又比情感氛围更加宽广的感悟能力,是一种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可以说,朗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感。如学习《再见了 亲人》这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深情厚谊。在朗读指导中,在孩子们对全文熟悉的基础上,我再让他们反复吟诵最后两段的句子:“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样,不仅富有感染力,还强化了文章主题,读出了激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三、朗读训练能有效地发展思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想象、感受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学生朗读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学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兴趣

学生对朗读有了兴趣,心理活动有了指向,就会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故事激趣。在朗读前常讲一些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熟知的成功者通过练习朗读获得成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创设情境激趣。如采用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编演课本剧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3.生动的范读引路。当学生认真听了老师的范读,受到启发,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自觉模仿,对朗读产生兴趣。

4.留意学生闪光点,恰到好处言语激励,当学生某一句、某一个词读得很有感情时、较过去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给予适当的赞许、鼓励,也能激发朗读兴趣。

5.朗读训练的方式灵活多变,以培养朗读兴趣。

五、朗读训练能有效地促进美育

朗读是品味语言美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教学《鸟的天堂》,文中关于描写榕树的奇美的文字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去品味其中的语言美。初读时,引导学生抓住“不可计数”、“垂”、“卧”等词,认识榕树的“形体美”;细读时,引导学生品味“一簇”、“堆”、“不留缝隙”、“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句,边读边议,边品味,感受榕树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榕树的“内涵美”;精读时,引导学生对“红霞退尽”、“夕阳西下”、“榕树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等语句咬文嚼字,展开联想,让学生分享榕树所蕴含的“意境美”。这样将读、议、品紧密结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领悟,学生从心底萌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因此,我们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美,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这种有声有色的课文,只有朗读,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用词之精当。使学生入境入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领略到自然美。

此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技巧和口语交际。每一次的教学,可以各有侧重,侧重于感情理解的,可以要求学生说出相应人物或作者的情感体验,如列举类似情形下的类似情感体验;侧重情感表达的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运用语气、节奏、音高等表达不同情感的具体做法。在低年级,有时还需要对课文做一些加工,例如增加一些描绘表情或态度的提示语,辅助学生读出课文人物的语气和语调。

总之,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去领会课文的内容美、形式美,去领悟、品味意境的美,而朗读训练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我们应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何益珍.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J].新课程(小学),2018(05):48.

张瑶.刍议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8):34-35.

穆荣.朗读,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刍议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2018(17):60.

倪永忠.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刍议[J].吉林教育,2014(18):43、60.

吉克拉则.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刍议[A].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中国会议,2019: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