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 343000
摘要:阅读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文章情感中隐含的诸多审美情趣,也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中学生又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难以抵抗新奇事物的诱惑。而学校教育中的美育部分又处于长期落后的状态,使得许多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审美观,最后受到各种社会不良倾向的毒害。我们应当逐步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回归教育的本质,将美育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
关键词:美育;语文阅读;高中语文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侧重于考试技巧的训练。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培养学生发现文章的修辞手法、中心思想等内容;或引导学生参考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于写作当中。然而,阅读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写法手法仅仅是作者使用的工具,文章背后的情感才是作者真正要传达的内容。文章情感中隐含的诸多审美情趣,也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通过朗诵向学生传达文章的美感
语文教学既要强调书面的“文”,也要注重口头的“语”。要体会文章的美感,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进行朗诵。通过朗诵,可以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情感触动,让学生反求诸己,寻找自己被触动的那些美感要素。
例如在阅读《金黄的稻束》这首诗时,教师首先可以单独朗诵全诗,让学生们感受到诗人对乡村和农民的真切情感,以及乡村景致的美丽肃穆。然后,再让学生们进行分别朗读,细细品味诗中的美感要素,找到诗中情感的关键冲击点。通过朗诵进行阅读教学,看似占用了课堂时间,实际上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几分钟内就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基本要素。
再如,阅读《故乡》这首诗时,教师同样可以先单独朗诵全诗,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乡土地和祖国的热爱。然后再由学生进行集体朗读,体会到诗人的炽热情感,并找出其中的美学要素。最后,教师再和学生一同分析祖国和故乡在诗人心目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心中故乡的美丽。
二、通过文学形象把握文章的美感
好的文章不是简单的内容堆砌,而是包含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文学形象,在理解文章时,我们既可以从文章自身的结构入手,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将文章结构拆散,从具体的文学形象入手,将同一文学形象在不同段落中出现的状态联系起来,综合感受其所包含的美感信息。
例如在阅读《老人与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老人”这一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他在整篇文章中的表现,剖析他顽强、勇敢的心理特点,然后进一步结合文中“鲨鱼”的形象和其他背景描写,从而感受到整篇文章呈现的纯粹的、坚毅的美。
有时,文章中最重要的文学形象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无生命物体、乃至抽象事物。例如在《西风颂》这首诗中,贯穿全诗的是拟人化的西风的形象。然而西风的背后暗含的则是诗人的革命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西风的形象入手,同时介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领悟到诗中如疾风骤雨般激烈的美感。
三、将美学教育与语文知识教育相结合
文章的美感不是作者凭空制造出来的,它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出,并服务于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美学教育与写作方法教育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为学生讲解清楚写作方法后,就可以自然引出文章中的美学要素。反之,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美感,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文章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的印象。一些教师将写作方法视为纯粹技巧性的事物,这实际上反而降低了语文知识本身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阅读《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将美学教育穿插到语文知识点讲解当中。作者在文中运用的通感等修辞手法,都有助于增强文章整体的美感。教师可以一边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美,一边分析美感的具体来源和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课文内容。
四、结语
阅读的意义不只是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对美的表达。要体会文章的美感,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进行朗诵。通过朗诵,可以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情感触动,让学生自发寻找文中的美感要素。此外,也可以从具体的文学形象入手,将同一文学形象在不同段落中出现的状态联系起来,综合感受其所包含的美感信息。
文章的美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出,并服务于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美学教育与写作方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促进,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强.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7):123-124.
[2]江妙发.披文寻源,感悟阅读之美——中学阅读教学美育渗透刍议[J].语文教学之友,2010(04):20-22.
[3]方波,杜洪蓉.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渗透——美国阅读课《灰姑娘》的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