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康复护理对脑溢血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系统性康复护理对脑溢血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效果观察

邹蕴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脑溢血患者术后身体机能恢复的系统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脑溢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及早加以系统的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后遗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溢血患者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有助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生活不适,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溢血;系统性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脑溢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等均位于我国各项疾病的前列。患者多兼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疾病,该病情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肢体偏瘫、意识障碍、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很多患者经抢救虽幸免一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且多发肺部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1]。随着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发展,系统性康复护理的介入脑溢血术后康复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男50例,女30例)。其中内囊出血46例,颞叶出血12例,额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及破入脑室16例,74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动态发病71例,静态发病9例。入院时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言语障碍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4-83岁,平均62岁,观察组患者年龄45-83岁,平均6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及早加以系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耐心、友善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从情感上拉近与患者距离,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脑溢血的起因、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康复技巧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排除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树立患者及其家属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主动性。

1.2.2身体机能康复护理 身体机能的康复护理重视预见性、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训练[3]。患者从抢救时开始注意保持正确治疗性床上体位,根据实际情况定时翻身。当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症状不在进行性变化时,及早进行肢体按摩、感觉刺激、适宜的被动运动。用毛刷轻刷并同时轻轻拍打震动刺激患肢,先上后下,循序渐进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即肩-肘-手腕-手指,髋-膝-踝-足趾。患侧肢体做适当的按摩,避免肌肉痉挛性收缩,造成运动障碍。患者意识逐步清醒,鼓励做适当由健肢带动的被动运动,有意识地练习吞咽动作,舌运动,口腔、颌面肌肉活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可做肢体的屈伸、牵拉运动,适宜增加外力刺激。协助患者坐起,在床上活动,包括上肢抬高转动,肩关节内收,下肢的屈伸抬举,髋的屈伸,骨盆活动等等。当肢肌力恢复到3级时,鼓励患者主动运动,进行双手交叉上举、摆动、抓握、搓捏等活动训练,下肢进行坐、立、步行训练。训练活动要适度,做到循序渐进。针对各种并发症做好预防和治疗。

1.2.3 日常生活指导 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为目的,做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技巧性精细协调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如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等自理活动,练习坐立,站立平衡,由在搀扶帮助逐步过渡到持物,最后独立完成步行,上下楼梯活动等。指导患者如何从被动地接受他人照顾过渡到自我照顾,逐步完成生活自理。

1.3疗效判定方法

患者情绪心理的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AS标准分值为50分(轻度、中度、重度焦虑);SDS标准分值为53(轻度、中度、重度抑郁)。

运动功能评定:用Fugl-Meyer的方法评定康复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总分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Ⅰ级)、50-84分明显运动障碍(Ⅱ级)、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Ⅲ级)、96-99分轻度运动障碍(Ⅳ级)。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BarthelIndex 项目评定,基本完成(>60)、需要帮助或较多帮助完成(20-60分)、需要帮助完成(<20)。

数据处理结果采用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患者情绪护理结果情况比较

项目

例数

焦虑抑郁不良情绪

抑郁抑郁不良情绪

对照组

40

28(70.0)

15(30.0)

14(35.0)

26(65.0)

观察组

40

15(37.5)

25(62.5)

7(17.5)

33(82.5)

表1 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发生情况比较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2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表2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项目

康复护理前

康复护理后

>85分

50-84分

<50分

>85分

50-84分

<50分

对照组

10(25.0)

11(27.5)

19(47.5)

15(37.5)

18(45.0)

7(17.5)

观察组

10(25.0)

10(25.0)

20(50.0)

27(67.5)

12(30.0)

0

表2显示康复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系统功能比较,差异明显(P<0.05)。

2.3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

表3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

项目

康复护理前

康复护理后

>60分

60-20分

<20分

>60分

60-20分

<20分

对照组

8(17.5)

13(32.5)

19(47.5)

12(30.0)

18(45.0)

10(40.0)

观察组

8(17.5)

12(30.0)

20(50.0)

26(65.0)

14(35.0)

0

表3显示康复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系统康复护理是近年兴起的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进行恢复的护理方法,其强调人性化、预见性,在正常治疗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针对个体不同病情病况的护理指导,提前做好可能出现状况的应对方法,并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状况的发生[4]

脑溢血患者多急性发病,从四肢健全,一切正常的健康人变成肢体功能有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甚至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抑郁焦虑心理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及时全面对患者进行身体机能系统性康复护理,给予患者治疗性体位,按摩拍打、活动患肢的刺激方法,增加患侧的感觉刺激、激发平衡反应;鼓励患者有意识地练习吞咽动作,舌运动,口腔、颌面肌肉活动防止关节活动范围的下降,增进了患肢的血液、淋巴循环,减少了肌肉痉挛和功能萎缩的发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加之给予患者反复大量系统、规范的肢体康复训练,加以指导患者练习日常自理活动等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了患者康复信心,减少继发性残疾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更有利于出院后的进一步恢复。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6-148.

[2]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29(6):379-380.

[3]文世红,宋乐群急性脑出血的预见性护理[J]. 当代护士,2017,12(4):64-65.

[4]石风英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7.